谁才是伊朗核危机的赢家2025-07-20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6月13日到6月24日,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值得一提的是,军事行动结束后,以色列、伊朗和美国三方同时宣称自己赢得了这场冲突。这种分歧不仅反映了各方对于冲突后果的理解差异,更折射出了围绕伊朗核问题博弈的激烈程度。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冲突呢?笔者以为,除了极少数从中收益的政客外,或许在这场冲突中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以伊“12天战争”带来的困惑2025-06-30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6月13日至24日,以色列与伊朗之间发生了一场规模空前、持续12天的空袭战,并以6月21日美国直接参与空袭伊朗3处核设施而达到顶峰。
美以代理人战争旨在颠覆伊朗政权2025-06-26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发动进攻并非因为核武器,这是又一场无理的代理人战争,目的是让伊朗回到1979年以前的状态。
- 头巾风波下的美伊新博弈2022-10-05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围绕“头巾事件”而起的美伊博弈其实是更广阔背景之下两国博弈的新篇章。
- 美伊核谈判卡在哪里2021-12-21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当前正在进行的伊核协议谈判将是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不能指望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不能完全排除谈判失败的可能。
美国空袭叙利亚剑指伊朗和俄罗斯2021-03-12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此次空袭叙利亚的目的是证明美国领导力回归,中东仍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伊博弈2020-03-12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美伊“疫情牌”反映出地缘政治及利益交锋的传统外交惯性。是否提供和接受援助是“面子”问题,通过援助能否影响国家局势则是“里子”问题。
通向未来的两条路2020-02-08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苏莱曼尼少将在伊拉克被暗杀说明,包括政权更迭在内,美国针对中东动荡地区的特定目标出现了危险的转折。
特朗普的伊朗险兆事件2020-01-21
伊丽莎白·德鲁(Elizabeth Drew) 居住在华盛顿的记者、作家
利用无人机袭击杀死苏莱曼尼不仅将美伊两国推向战争边缘,也让所有人看到特朗普任内美国外交决策的杂乱无章。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这一事件令美国变得更不安全,而特朗普团队表现出的无能说明,人们的看法也许是对的。
特朗普送给中国的礼物2020-01-13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特朗普下令暗杀苏莱曼尼的决定只对习近平有益。毕竟,正如“911”事件那样,美伊紧张局势的升级分散了美国对中国的注意力。
美伊博弈:伊朗面临不利拐点2019-10-02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英法德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支持美国,对伊朗外交形成新的巨大压力,也反映出三国对伊朗分步骤逐步退出伊核协议做法的不满。
美国对伊朗的网络攻击可能改变了战争规则2019-07-05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
将网络攻击视为一种对外政策工具,给网络空间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损害了各国在网络安全上的互信。
- 美国制裁升级与伊朗的有效应对2018-12-06
王泽壮(Wang Zezhuang) 安徽大学西亚北非中心主任
美国此番对伊朗的制裁手段多元、极端,但实际效果有限。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加剧中东局势紧张2018-05-23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使已经搅得四邻不安的叙利亚、也门等热点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复杂艰难,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也面临严峻挑战。
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是历史性错误2018-05-17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特朗普有关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将给中东格局、美欧关系以及国际防核扩散努力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