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美关系的关键是寻求内政契合点2021-02-24
赵明昊(Zhao Minghao)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拜登政府对待美国自身危机的态度为改善中美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美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两国需努力从各自繁重的内政议程中寻求内政契合点,以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常轨道。
如何守住气候变化承诺2020-12-24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金融与经济学教授
随着美国当选总统乔·拜登获胜,以及中国、日本、欧盟和其他国家最近做出碳中和承诺,现在该是言行一致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再相互指责,而应当致力于制定统一的碳关税与碳税制度,让全球的排放成本上升。
中国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2020-12-02
涂建军(Kevin Tu)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宣布,中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给气候政策界带来积极的强烈冲击。欧盟应趁势而为,使其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国反对欧洲碳边境税,而非反对气候变化措施2020-01-08
徐赛兰(Sara Hsu) “中国崛起资本预测”CEO
世界需要针对抗击气候变化出台一个强有力的多边解决方案,中国对这一努力的支持至关重要。
2020年生物多样性大会是中国引领世界的机遇2019-12-05
丽莉·哈泽尔(Lily Hartzell) 环境问题自由撰稿人
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将于2020年再次召开,是时候对过去十年公约的效力进行反思了。作为明年的东道主,中国可以推动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改变气候战略2019-02-11
丽莉·哈泽尔(Lily Hartzell) 环境问题自由撰稿人
中国已经从一个立场顽固的全球气候谈判参与者,转变成世界舞台上的气候承诺支持者。尽管美国的气候政策有反全球化倾向,但中国和世界仍在认真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污水能够拯救中国的城市和环境2019-01-14
达尼埃尔·内伯(Danielle Neighbour) 苏世民学者
中国每年约产生3000万吨有机污物,其中仅约1/5得到了适当处理。污染和资源短缺的致命结合如今威胁着中国城市的未来。美中两国正在探索和试验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可以成为两国亟需的合作与交流的重点。
中国做好取代美国气候变化领导地位的准备了吗?2018-12-19
彼得•比特纳(Peter Bittner) 《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助理编辑
特朗普总统去年退出巴黎协定的争议之举让联合国出现领导真空,中国准备取而代之。但中国能否令人信服地承担这一责任呢?
中国在北极的影响力增加2018-11-26
谢莉·古德曼(Sherri Goodman) 威尔逊中心环境变化、安全计划和极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玛莉索·马多克斯(Marisol Maddox) 乔治·梅森大学国际安全硕士研究生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中国正日益将目光投向北极。其他国家有理由对此保持警惕。
如何动员私人资本参与气候行动2018-10-30
阿瓦尔·哈兰(Håvard Halland)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全球项目中心(GPC)访问学者
林毅夫(Justin Yifu Lin)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多边金融机构已致力于动员来自私人投资者的资本(主要通过所谓的混合金融)来为气候行动融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想获得成功,这些机构自身可能需要开始更加像私人投资机构那样运作。
区块链与气候变化:中美能源合作新前沿2018-10-24
罗杰·劳弗(Roger Raufer)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南京校区能源、资源与环境教授
尼古拉斯·曼泰(Nicholas Manthe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南京校区二年级研究生
安娜丽丝·盖根海默(Anneliese Gegenheimer)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华盛顿校区二年级研究生
虽然围绕区块链及相关能耗问题存在诸多顾虑,但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已经发现这一新兴技术蕴藏环境友好可能性。
中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有着类似挑战2018-09-27
蕾切尔·施沃姆(Rachael Shwom) 美国罗格斯大学人类生态学系副教授
虽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和美国领导人近期表达了不同观点,但习近平主席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的挑战和以往美国总统面临的挑战非常相似。
台风“哈维”与“天鸽”的教训2017-09-11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最近,世界见证了规模和频度更大更强的台风和飓风。随着气候变化风险加剧,遏制附带损害的努力却正在减弱。现在需要的是美中在气候变化上的共同领导力。
- 气候行动挑战和美中双边合作的重要性2016-10-25
傅瑞珍(Carla Freeman)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摩擦或许正在升级,但若两国开展合作则将取得显著成果,《巴黎协定》正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有力例证。在美国的气候政治语境下,与中国的合作或许很难说服那些原本就否认气候变化存在的气候政策反对者。但是,两国间的合作加上《巴黎协定》的签署已经让行业领袖认识到,若想保持竞争力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
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环保技术竞争与合作2016-10-11
马修·D·约翰逊(Matthew D. Johnson) 林内尔学院副教授
马修·约翰逊探讨了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环境与政治影响,认为美国和中国批准巴黎协定是这两个环境大国之间越来越难得一见的台面上的合作,而有待观察的是两国如何分配在经济与全球规则制定方面的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