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设施遭袭使中东局势再度高危2020-07-21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在遏制伊朗的核能力及地区影响力方面,美以两国目标一致。伊朗核设施遇袭事件将使中东局势再度进入高危时期。
一纸协议难让阿富汗铸剑为犁2020-03-10
王世达(Wang Shida)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签署的和平协议是2018年美塔开始谈判以来取得的最大成果,但能否落实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沙特炼油设施遭空袭使美伊对抗再升级2019-09-25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此次袭击事件在推升美伊对抗的同时,也会对沙特国内局势及其也门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 需求与愿景的转变:中美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分歧2019-03-15
汉娜·菲尔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国通过介入巴以冲突获得了可观的短期收益,而美国在该地区的不力政策既未取得成果,也未获得回报。
- 品牌化与政策:叙利亚问题上的中国与美国2019-02-18
汉娜·菲尔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叙利亚撤军的决定引发了人们对于美国中东战略可持续性的质疑,与此同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感日益增强。最终,中美在叙利亚的竞争不会令这一饱受冲突摧残的地区受益。
美国战略调整与中东乱局2018-10-12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特朗普政府的所作所为空前激化了中东地区各类矛盾,严重搅乱和恶化了地区局势,使该地区陷入多年来罕见的紧张动荡乃至战乱危机之中。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加剧中东局势紧张2018-05-23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使已经搅得四邻不安的叙利亚、也门等热点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复杂艰难,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也面临严峻挑战。
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是历史性错误2018-05-17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有关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将给中东格局、美欧关系以及国际防核扩散努力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卡塔尔“断交危机”美国难以置身事外2017-07-04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卡塔尔断交危机可以说是美国挑起的,美国若想置身事外是非常不明智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无助于这场外交危机的解决,而且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威胁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以及反恐大局。
特朗普首次中东行:虚实之间的战略布局2017-06-05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总统的外交首访地是反恐前线以及各种矛盾交叉混杂的中东地区。通过访问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特朗普在中东地区下了一盘虚实相间的战略布局之棋。
中国在叙利亚的作用日渐显现2017-04-19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
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一直保持了低调。近日美国对叙利亚发动导弹袭击的时机或可表明,随着叙利亚局势进入政治解决的关键时刻,中国的作用正在日渐显现。
特朗普军事打击叙利亚的“双赢”与“双输”2017-04-19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军事打击叙利亚,可以撇清所谓的“亲俄通敌”嫌疑,塑造“硬汉”形象,展现美国在道义及军事方面的全球领导力,但同时也刺激了民主党和一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反对情绪,暴露了特朗普团队在外交上的不成熟和鲁莽。
- 全球难民危机亟待持久解决2016-12-14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2017年将是国际社会全力解决难民问题的关键年,要切实制止暴力冲突,充分发挥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的协调作用,提升对难民危机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开放难民接收国劳务市场,帮助难民更好融入当地社会。
- 中东反恐局势或面临新拐点2016-10-11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
土耳其发生“7.15”未遂政变后调整了其在“伊斯兰国”和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这或将成为压垮“伊斯兰国”组织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失势并不意味着中东反恐战争的彻底胜利,仅只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发生了新的变化。
- 世界呼唤全球反恐新理念2016-06-28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中国专家认为,世界各国唯有从人类共同安全的角度出发,深入推进双边与多边合作,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从容应对反恐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