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自诩全球领导者和南方国家的代表,但这与它和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相矛盾。西方国家未审视印度在该地区的行为和民主倒退,而是选择视而不见,因为它们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力量。
- 中美之间达成贸易协议实际上遥遥无期,肯定不会像特朗普说的那样三四周内就能实现,更有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是“以单边主义对抗全球化”,其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必将加速全球“去美国化”的趋势。
- 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年后,进展不尽如人意,许多关键项目因巴基斯坦政治管理不善和效率低下而停滞不前。尽管中国继续在外交层面支持该倡议,但未来是否成功取决于巴方能否实施战略改革及恢复投资者信心。
主编推荐
本文对中美关税战给中国2025年GDP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估算。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尤其是对美出口的依赖,近年来已显著下降。在当前关税水平下,中美双边贸易完全中断的情形并非不可想象。倘若如此,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中国GDP增速预计下降约1.2%。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增速目标约为5%,但各省市自治区目标增速的加权平均值为5.26%,表明尚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此外,面对新增关税,中国可能推出更多国内经济刺激措施,预计将带来额外0.5%的增长。综合来看,2025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4.5%左右(5.26 - 1.2 + 0.5)。
- 外交策略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正从强调风险控制与技术壁垒的防御型机制,转向以战略施压与体系重构为目标的进攻型打压,未来将朝更激进、更多维的方向发展。未来美国对华技术领域竞争正形成“限制技术出口”“排除市场准入”“阻断资本流动”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封锁机制。
- 社会发展21世纪初,全球力量对比发生了迅速变化。在当今的世界关系里,美国、中国、欧盟和俄罗斯正为争夺平衡和主导地位而展开四方博弈。
- 经济金融对许多国家而言,高盈利的对美贸易关系已不再是理所当然的。随着特朗普总统的关税计划向全球实施,亚洲将如何应对美国可能不再对全球商业开放的未来?
- 经济金融中国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采取了强硬立场,对美国最近两轮加征的关税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为145%,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为125%。中国为何采取这样的立场?是否存在可以减轻长期贸易战成本的其他途径?
- 经济金融最近的关税事件动摇了全球经济信心。尽管短期内影响有所缓解,但其严重性相当于重大灾难。那么,美国的贸易霸权是否会削弱?
- 经济金融尽管关于美元持续贬值的预测不断出现,但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不断上升的债务、政治不稳定和市场波动正在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如果这些趋势持续下去,世界可能转而出现一个更加支离破碎和动荡的多极货币体系。
- 外交策略小红书等数字平台正在促进中美用户、内容创作者和名人之间的全新互动,在面对面交流日益减少的背景下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尽管存在政治紧张局势和监管障碍,但数字空间正逐渐成为两国重要的交流桥梁。
- 经济金融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但特朗普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选民做好迎接未来痛苦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