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关税 脱钩
  • 张茉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香港在稳定币主导权竞争中的战略角色

2025-08-19

2025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正式实施《稳定币条例》,建立发牌制度和监管指引,使香港成为全球首个系统规范稳定币发行的司法管辖区。以制度领先、技术创新和内外协同为基础,打造面向全球的新型合规稳定币平台,既是香港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也是中国金融开放和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当前,稳定币已从“灰色地带”进入合规管理新阶段。发行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新型货币,实际上是数字时代各国对世界货币发行主导权的争夺。稳定币是通过锚定法定货币资产维持价值的加密数字资产,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并以电子形式转移、储存和交易,它不仅是加密市场的交易媒介,更成为主权货币在数字时代的延伸工具,其背后是全球货币权力格局的重塑。

自2022年香港金管局发布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起,至2025年5月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香港稳定币立法过程历时三年终于落地。截止目前,美国、欧盟、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均已出台相关合规框架,美国有《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欧盟有《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

美国是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场的绝对主导者,其战略核心是利用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通过稳定币将美元影响力延伸至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跨境支付领域,也即是说,美元稳定币是美元霸权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延伸。截至2025年7月,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达2636亿美元,其中,挂钩美元的USDT和USDC占据85%的市值和90%的交易量,在全球数字资产交易和跨境支付中处于主导地位,表明美元稳定币正以惊人速度扩张其在跨境支付、国际贸易和个人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东南亚、非洲等地中小企业常绕过银行和SWIFT系统,通过USDT进行跨境汇款,这种“非正式美元化”加速了美元在发展中国家的快速渗透。根据英国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BVNK预测,未来五年稳定币占全球跨境支付额比重将从2024年的3%上升至20%,预计可达到60万亿美元量级。

GENIUS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人至少按1:1比例持有储备资产(如美国国债或现金),这就使美元稳定币的发行为美国提供一条新的金融循环链,即“美元-美元稳定币-全球支付/加密交易-美国国债”。同时,通过放大美国在全球跨境支付领域的技术优势,如研发由美元国债全额抵押的共享稳定币,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内的应用将进一步强化,美元美债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得到巩固。

在这种全球金融格局重构与地缘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的战略定位更为独特。香港不仅是全球金融中心,更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的桥梁。香港的竞争优势不在于简单复制美国或新加坡的模式,而在于其“一国两制”框架下制度和规则的灵活性。香港背靠大陆、面向亚太地区,地缘优势突出,在全球数字货币市场迅速扩大的浪潮下,香港具有成为全球稳定币清算与支付枢纽的多重潜力。

从未来发展看,香港稳定币可同时深度绑定港元和人民币,形成“双轨驱动”的稳定币生态。一方面,依托香港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活跃的金融机构,港元稳定币的发展将为跨境支付带来革命性变化。香港金管局计划将本地快速支付系统(FPS)与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应网上支付业务特点组织建设运行的跨行清算平台(IBPS)联通,而港元稳定币可作为这一连接的“缓冲器”,提升清结算效率,减少对SWIFT等传统系统的依赖。同时,港元稳定币可与数字人民币协同应用,探索港元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互操作机制,争取在粤港澳大湾区等特定区域开展试点,并在粤港澳乃至更大范围内形成区域性数字支付闭环。

另一方面,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也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支点。尽管短期内香港推出合规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面临瓶颈(如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但香港稳定币的政策框架为此预留了空间。未来,若能推出与离岸人民币(CNH)挂钩的稳定币,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全新路径。因此,顺利推进香港稳定币战略不仅有望重塑跨境支付格局,更将为全球数字金融体系的演进提供一条“稳中求进”的“中国路径”,在全球货币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当然,香港稳定币发展仍面临着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风险挑战。目前,香港允许多币种锚定,但美国 GENIUS 法案、欧盟 MiCA 等均对美元/欧元稳定币提出“储备资产须存放于本司法区”的要求,一旦跨境展业,将面临双重甚至多重合规风险。此外,还须高度重视资本流动外溢与监管套利风险。由于香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稳定币的高流动性可能被用于跨境资金转移,从而增加资本项目管理难度。特别是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的背景下,稳定币跨境无障碍兑换有可能冲击内地现行的外汇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