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哨兵”:美俄在欧洲的新一轮战略博弈2025-09-22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东方哨兵”系统是北约技术与战略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美俄在欧洲安全博弈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欧洲安全秩序进入新一轮重塑的关键转折点,也无疑加剧了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
乌克兰如何失去未来:从“中国的桥梁”变成美国军事枢纽2025-09-0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随着乌克兰代理人战争的最终结果日益临近,这场无端冲突的灾难性代价持续飙升。乌克兰原本拥有立足于发展的另一种未来,但是被人为放弃了。
俄美元首会晤谈而无果,乌克兰危机将何去何从2025-08-25
李自国(Li Ziguo)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
8月15日,备受关注的俄美元首会晤在含糊其辞中结束。会后举行了记者会,特朗普虽然给会谈打了满分,但并未签署任何文件,也未透露出新共识。对双方而言,会谈本身就是重大成果,都没有指望通过一场会晤解决问题。会晤成功与否没有标准,特朗普与普京各取所需。
美俄峰会:欧洲与历史的岔道口2025-08-22
黄境(Jade Wong) 观澜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虽然阿拉斯加峰会预示着“大国协调”的回潮,但欧洲决不会主动放弃过去几十年的和平经验,几百年来深谙权力游戏的欧洲大国也不会被动接受其他大国强加的安排。
“特普会”的底层逻辑2025-08-18
田德文(Tian Dewen)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郊区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举行近两个多小时的小范围会晤。
“特朗普主义”是一厢情愿2025-07-31
梅兰妮·W·西森(Melanie W. Sisson) 布鲁金斯外交政策项目安全、战略和技术中心研究员
正是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导致美国采取了许多持久、代价高昂但最终失败的军事干预。
从橄榄枝到战略威慑:特朗普与普京的第二回合较量2025-07-21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2025年,特朗普重返政坛后,打破传统试图通过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直接接触来寻求和平,双方进行了六次电话沟通,以调停俄乌冲突。然而,冲突非但没有缓和,反而不断升级。2025年7月,特朗普公开批评普京“毫无诚意”,并恢复对乌军援,战略立场出现明显转变。这一转变开启了美俄博弈的“第二回合”,也给冲突带来了新变数。
跨大西洋关系暗流汹涌2025-07-08
黄境(Jade Wong) 观澜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在美国内政和国际秩序走向不明朗的情况下,跨大西洋关系在相对稳定的外表下,将迎来暗流汹涌的若干年。
错误杠杆:西方不应利用中俄关系解决俄乌战争2025-06-12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西方把中俄关系当成解决俄乌战争的“钥匙”无疑是选错了着力点。
- 北约亚太转向的动因与前景2023-02-08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北约亚太转向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这也为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如进一步加剧台海、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但鉴于北约亚太转向的有限性,中国在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的同时,也不必做出过度反应。
- 亚太地区和平需要国家间的良性互动2022-07-13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在亚太地区滥用针对第三方的联盟关系,不仅会伤害到自己,也会伤害其他国家。亚太地区的和平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能否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冲突的边界2022-05-12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乌克兰危机是一场没有边界的冲突,打开的不仅是又一个战争泥潭,更是漫无止境的恶性竞争和秩序重组。
- 俄乌战争爆发,中美应当如何改善关系?2022-04-08
袁征(Yuan Zhe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或许拜登政府短期内放缓对华施压,但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对华遏制政策。
G7与北约:既安抚华盛顿又避免与北京对抗2021-06-25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正如最近的G7和北约峰会所表明的,安抚美中两国的努力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美俄僵局何时了2021-04-07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拜登政府在不断向俄施压成效不大的尴尬局面下,或许要权衡利弊,不排除在其执政中后期美俄关系出现间歇性的缓和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