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乌克兰获胜?美国。2023-02-17
樊高月(Fan Gaoyue) 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退役大校、前首席专家
美国是俄乌冲突的最大赢家。它正在利用此次冲突加强和升级本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其他人都输了。冲突现在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美国得到的好处越多。
- 评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2023-02-13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新规意在封堵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一步拉大中美之间的差距。这是一把双刃剑,在重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同时,也将给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 跑赢“田径赛”需超越中美双边竞斗2023-02-13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在高度重视美国对华挑战的同时,应考虑超越中美双边竞斗,将重心放在维护和提升中国与世界的全面联通之上。
- 中美不应让一只气球破坏双边关系2023-02-09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在美国大陆上空发现的中国侦察气球,引发了今年美国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的猜测。美国在过去和现在与霸权强国的权力斗争表明,在缓和美中关系方面存在着缺失的环节。
- 中澳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2023-02-07
郭春梅(Guo Chunmei)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工党政府上台以来,中澳关系可谓开局良好,但有鉴于澳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实现中澳关系持续稳定、向好仍然在路上。
- 打破“茧房效应”,读懂中国外交2023-02-06
易凡(Yi Fan) 驻北京时事评论员
要了解西方如何看待中国,畅销书书名是很好的切入点。2015年美国最畅销的书是《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2017年《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
- 美国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的路径与困境2023-02-03
马雪(Ma Xue)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美国调整所谓“战略产业”的供应链,是要遏制中国创新赶超,以维持重大技术的经济红利,以及由此造就的军事与国家安全优势。但美国政策面临的诸多困境限制其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可持续性。
- 2023年中国外部安全风险展望2023-02-01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CISS)(Tsinghua University’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
明于忧患、研诸险阻是智库的使命。当下国际体系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剧烈的变动,过去四十年人们习以为常的和平、开放的国际环境遭受严重挑战,研判国家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外部安全风险是智库职责所在。
- 披着经贸外衣的美台官方互动2023-01-20
朱松岭(Zhu Songling)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麦卡廷率团访台是披着经贸外衣的美台官方互动,是拜登总统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违背中美元首会晤承诺的事件。
- 美国内部极化将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长期因素2023-01-20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在内部极化和对立成为美国政治社会常态的背景之下,行政当局难以掌控对华政策。随着内部极化和对立越来越广泛,不排除美国两党利用中国议题来缓和内部撕裂的可能性。
- 北美峰会:“隐形的”中国议题2023-01-20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北美领导人峰会主要聚焦该地区事务,但美国并没有将其局限于地区层面,而是从服务其大国竞争尤其是对华竞争的战略层面加以运作和考量。
- 中菲关系攸关南海稳定与亚太和局2023-01-18
翟崑(Zhai Kun)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22年底2023年初,越南领导人阮富仲和菲律宾新任总统小马科斯先后访华,形成一个促进中邻关系,稳定南海局面的外交活动小高潮。
- 中国外长新年首访非洲:新面孔传承老传统2023-01-17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去年底刚刚从华盛顿驻美国大使的岗位上回到北京,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又马不停蹄前往非洲进行其上任以来的首次出访。
- 美日2+2框架中的外交军事化倾向与东亚安全2023-01-16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东亚要实现可持续的安全,就必须让“外交对话成为实现地区安全的首要渠道”,并让这一成功历史经验作为地区共识不断深入人心。同时,要警惕和防止以军事威慑力为基础的安全观在本地区扩散。
- 评朔尔茨的外交理念2023-01-16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朔尔茨文章所阐述的世界观、角色观、中国观和中德关系观是积极面大于消极面,展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积极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