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会令中美经贸关系更趋紧张2023-03-21
马雪(Ma Xue)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美国国会正日益成为中美竞争的“操盘手”,但经济问题政治化,加之国会议员缺乏专业经济技术官员的经验,其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对美国企业难言真正有益,也令本已脆弱的中美经贸关系再承压。
- 解读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2023-03-21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美国试图以打压对手来解决其“不安全感”,反倒是制造了更多矛盾、催生了更大的不安全来源,也使得解决全球性威胁的国际合作受阻,战略目标与手段的错位可谓相当离谱。
- 开放的中国不希望与美国“脱钩”2023-03-16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3月13日,中国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谈到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以及“脱钩”论对相互依存的中美关系将构成巨大伤害。
- 打压中国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2023-03-14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走出疫情的中国今年将重启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美国的逆全球化举措既难撼动中国经济,也难破坏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
- “经济冷战”复生?俄乌战争下欧洲能源供应链变革的效应2023-03-13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俄乌战争导致了全球能源供应链的重组,欧盟则是这一进程的直接推动力。能源一直是维持欧盟与俄罗斯双方关系的支柱,但俄乌战争爆发后其成为欧盟与俄罗斯遏制对方的&ldquo……
- 美国寻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几乎不可能实现2023-03-08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对美国具有相当程度的技术依赖性,而美国对中国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市场依赖性,这种相互依赖性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但美国实施“供应链遏华”战略并寻求供应链“去中国化”几乎不可能实现。
- 美国“印太战略”推进效果评估2023-03-08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印太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中国发展战略与进程的功能,但其定位存在严重缺陷。
- 华盛顿是中俄“联盟”的助产士2023-03-07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饱受破坏的美俄关系表明,美国不断升级局势时,“冷战”愈演愈烈。现在通过在中国身上使用相同的做法,美国可能迫使这两个竞争对手走到一起,而这正是华盛顿希望避免的情况。
- 为美中合作寻找真正的中立区2023-03-03
黄裕舜(Brian Wong)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罗德学者,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美中之间的紧张局势将持续下去,直到双方达成共识——这可能以书面形式开始,双方选派代表就关键问题在某些地点展开对话。
- 为什么我们不需要一场新冷战?2023-03-0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对华新冷战不仅会让美国企业错失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机遇,更会迫使中国做出更多现实主义的反应,为美国制造一个不必要的对手。
- 解决西方安全“老问题”需要“新观念”2023-03-01
董春岭(Dong Chunl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站在国际安全的十字路口,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给大国对抗这一老问题找到一个新答案。它需要大国打破西方传统安全理论的束缚,尝试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视角去看待安全问题。
- 迎接全面展开的中美斗争2023-02-28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美关系不仅近期已无从大的基本方向意义上发生转圜和持续改善的可能,而且重大凶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更加高抬,不同领域的斗争将更趋激烈。
- 勿夸大中国对乌克兰危机影响力2023-02-27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乌克兰危机给中国外交带来的负面影响趋于上升。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力是有限的,美国和北约不应对中国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应仅仅从乌克兰危机的角度审视中俄关系。
- “乐观”心态将如何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2023-02-21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对于拜登政府而言,盲目乐观情绪可能将进一步使其确认当前对华战略的“有效性”,促使其延续现行的对华竞争策略。
- 伊朗“向东看”不意味着中伊联手抗美2023-02-21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中伊虽然在反霸反强权等方面有很多共识,但目前阶段更侧重的是挖掘经济互补潜力,提升相互经济合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