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美国选举生态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2024-01-24
李岩.jpg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艾奥瓦州举行2024年总统选举初选,由此正式拉开四年一度的大选进程。选举进程充满变数,但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或相对明显。从美国不断加深的政治极化和中美关系过去几年的演变历程看,此次大选将给中美关系止跌企稳态势带来新的变数。

在美国两党恶斗和民粹主义泛滥的政治生态下,“中国议题”大概率会成为两党政客有意操弄的重要话题。从美国民众的关注点看,通货膨胀、就业等经济议题以及堕胎、控枪等社会问题,依然会是选民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是,从过去几次的重要选举进程看,两党政客越来越将“中国议题”与选民关注的话题挂钩,从炒作所谓“中国抢走美国工人的就业岗位”到芬太尼问题的持续发酵,都是明显例证。

这次选举周期中,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虚假信息”及其“干预美国选举”似乎正在成为新的炒作点。同时,两党操弄“中国议题”无一例外地都是以负面炒作为主,竞相展示对华强硬已然成为选举年的“政治正确”。

2024年大选恰逢中美关系刚刚进入止跌企稳的新阶段,上述选举因素仍然会构成对两国关系的结构性影响。这种影响显然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政策圈的一个重要共识。欧亚集团在其2024年度风险展望报告中指出,全球头号风险将是“美国反对美国”,拜登今年保持与中国“解冻”的努力在政治上会更加困难。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美国政治极化,这两大现象很可能会长期并存,并在一定条件下时不时地产生共振性影响。具体而言,选举主导下的美国政治生态可能从三个角度对中美关系构成新的冲击。

一是国会的极端性举措。国会已经成为显著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不断出现的涉华立法与反华提案极大恶化了过去几年的中美关系氛围。在选举驱动下,反华分子推动国会出台极端涉华法案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尤其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推动所谓的“对华竞争战略”2.0版,亦可能成为少数政客拉拢相关利益集团进而谋取政治私利的工具。拜登政府可能会受限于选举需要而无法有效制约国会的涉华极端举措。

二是执行部门的危险性举动。尽管近期中美相关部门间的接触相继展开,但在大选年,白宫对执行部门的政治掌控以及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可能会有所削弱。特别是执法部门、军队一线人员等,一旦出现抓人、纵容海空舰只摩擦等危险性行为,将会对中美危机管控形成新的考验。

三是州地政府的消极性动作。与全国层面的政治极化相比,美国地方的政治生态更加复杂且保守化。过去几年,反华政客对中国的各种恶毒攻击在州地层面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普通民众的中国观受此塑造,佛罗里达等极端保守州更是出台了一系列不友好的涉华政策。州地层面有选举需要的政客势必会更肆无忌惮地打中国牌,并且可能引发效仿和连锁反应。

此外,美国在选举年对自身制度弊端的失落感,也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冲击。

过去几年,美国两党逐渐从制度竞争的视角看待对华关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在2023年抛出“新华盛顿共识”,即是反思美国制度弊端的一个鲜明例证。发生于2021年的国会山骚乱事件,不仅引发了美国国内对其政治制度的深层反思,其长期影响的阴影也投射到了此次选举进程。官司缠身的特朗普依然获得广泛党内支持,围绕其选举资格的法律争议,在选举进程伊始就让美国舆论分析出现种种乱象、甚至宪政危机的潜在场景。美国社会对自身制度问题的焦虑情绪可见一斑。而一旦这种情绪置于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之下,此次选举中可能出现的争议及其引发的制度层面不自信,则可能转化为美国社会对中国制度的进一步忌惮、对所谓“中国威胁”的进一步感知。

鉴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失能短期难以解决,奉行对华竞争战略也将是两党不会轻易放弃的基本方针,因而两者长期并存恐怕会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另一个新常态,并且产生深层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