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国际危机看中国大战略2025-11-12
芝诺·莱奥尼(Zeno Leoni) 伦敦国王学院国防研究系讲师
中国大战略是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抵制西方主导的限制之间寻求审慎的平衡。它通过战略模糊和选择性参与扩大影响力、保持灵活性,并避免可能危及自身现代化进程的对抗。
美中紧张局势下的延后策略2025-11-11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几乎完全聚焦贸易和技术问题,并促成关税和出口限制的暂缓。但在广泛的安全或地缘政治问题上,双方并未达成新协议或取得进展。此次会晤主要作用是稳定中美关系,缓和紧张局势。两国领导人同意在2026年互访以进一步磋商,实际上是“拖延”应对更深的双边关系挑战。
特朗普中亚战略的重塑与局限2025-11-11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特朗普在中亚的“交易外交”在合作广度上取得了突破,但合作深度和对地缘政治的结构性影响依然有限。
中印争夺南亚下一个能源走廊2025-11-09
比别克·拉杰·坎德尔(Bibek Raj Kandel) 能源气候问题专家,尼泊尔全球论坛资深研究员
孟加拉国日益加深的能源危机使其成为地区角逐的中心。中国扩大投资,而印度试图利用地缘优势保持影响力。达卡大选后的能源选择,将决定印度是能够把这种影响转化为持久支配力,还是向北京更快发展的野心让步。
“退让式协调”:欧盟跨大西洋关系管理新模式2025-11-07
董一凡(Dong Yifan)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副研究员
欧盟牺牲中国利益向美方递投名状,既是高估自身能力,也忽视了中方的韧性和战略定力,并给中欧推进务实合作及在全球性问题的协调带来更多困难。
“新门罗主义”:特朗普国际秩序观的镜像与实践2025-11-05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在政策实践的推进过程中,极限施压、交易思维、势力范围构想等逐步清晰地勾勒出特朗普看待国际事务、塑造国际秩序的一套逻辑思路,使其“美国优先”理念具象化。对处于动荡变革的世界来说,其冲击性和破坏性影响需高度警惕。
抓住机会之窗,加强中美危机管控2025-11-05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中美两国元首在最近出席于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期间举行了双边会晤。会晤后特朗普总统提出愿明年4月访问中国,并希望习近平主席随后对美进行回访。在此前后,中美两国防长、外长进行了沟通,两国关系出现了一定稳定、改善的迹象。中美双方应抓住这一机会之窗,首先加强危机管控,并以此为基础,争取两国关系逐步朝着更好的前景发展。
周边国家相信中国对和平的承诺吗?2025-11-04
恩里科·格洛里亚(Enrico V. Gloria)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系博士生,菲律宾大学迪利曼分校国际关系助理教授(休学假)
中国领导人视和平为“必然”,而东南亚国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一些地方谨慎乐观,另一些地方则极不信任。鉴于北京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政策的核心,判断其和平承诺可信度的最佳途径便是东南亚国家的感知和经验。
特朗普推论:美国优先=美国无处不在2025-11-04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欧顾问/战略家,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员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强势推进,看似潜在的孤立时代演变成一系列干预措施,而这些似乎都基于一种算计,即美国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
中印和解:风险、障碍和易取得的成果2025-11-04
黄裕舜(Brian Wong) 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德学者
面对美国的敌对行为,中印紧张关系似乎正在解冻,但双方还无力实现真正的缓和。
凯恩斯的预言与多极世界中的中美竞争2025-11-03
鲍韶山(Warwick Powell)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凯恩斯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德国的惩罚性赔款,通过让一个国家蒙羞和贫困,为未来动荡埋下了种子。他的洞见既是经济的,也涵盖道德和政治,那就是,持久的和平需要宽宏大量,而非报复。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正发生历史性嬗变2025-11-03
王磊(Wang Lei)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近期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新举措,这些举措正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私营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嬗变,世界经济运行的底层逻辑悄然生变,政府和市场、发展和安全、本土化和全球化等矛盾关系将面临深刻重塑。
釜山元首会晤引领中美关系进入“再校准”阶段2025-10-31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吴科希(Wu Kexi)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助理
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这场会晤既是今年以来双方密集互动的关键节点,也是中美关系在重要十字路口的一次方向性“再校准”。在经历关税摩擦、科技管制以及舆论对抗之后,中美关系并未滑向失控,反而通过高层互动重塑互信与稳定。峰会再次展示出元首外交在中美关系中的战略引领作用,向双方乃至全球释放出稳定预期与合作信号。
“战略冲击”:特朗普的中印之怨2025-10-30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和咄咄逼人的外交损害了美国与包括印度在内的主要盟友的关系。印度的回应是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中印关系缓和标志着亚洲大国将引领全球秩序向更加多极化的方向转变。
高市外交、特朗普访日及中日美关系2025-10-30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高市执政和美日同盟强化对中日关系构成巨大挑战,但也要看到高市外交的内外制约因素。中日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积极寻找增长点、不断培育中日关系的内生动能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