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后美国知识精英对华认知变迁与中美关系未来2019-07-05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美国知识界对国际秩序和对华认知的变迁始终存在着乐观论和悲观论。系统地了解美国知识精英对中国的认知极其重要。只有拉长历史维度,才能让我们避免下以偏概全的短视结论。
- 美国诬陷中国“偷技术”难以服人2019-06-20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说中国通过间谍活动偷美国的尖端技术,是美国败坏中国声誉的惯用手段。这种只服从政治需要的无根无据指责很难服人。
- 信用——中国日益强烈的诉求2019-05-20
秦晓鹰(Qin Xiaoying)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标志着中国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己经摆脱了不讲究信用的自然经济水平,也逐步脱离了原始状态的重商主义阶段。
中美教育交流的长期必要性2019-05-16
汉娜·菲尔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美教育交流质量和互惠关系的恶化会产生明显的后果。对两种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缺乏了解,意味着会根据过时的信息制定政策。
美国和中国:学者的竞相退出2019-05-09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独立学者
竞相退出双边交流项目威胁到信任与善意的传递,而信任与善意有助于中美两国的繁荣,有助于保持历史上最引人注目双边关系之一的和平。
中国城市群的力量2019-04-30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国际经济研究院杰出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
习近平主席宣扬的“中国梦”并不像一些西方人以为的,是要主导世界。相反,中国提出包容性、可持续增长愿景,而且它的领导人正在尽一切努力让这一愿景变为现实。
全球性挑战:家庭暴力与公共政策2019-04-29
汉娜·菲尔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家庭暴力都是久已有之的棘手问题,并且由于原因复杂而缺少彻底有效的公共政策来应对。
- 美国的大国气度何在?2019-04-29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美方以安全威胁为由阻碍中国学者赴美交流,是逆势而动,令人匪夷所思。
“人口红利”消失后, 中国将靠“改革红利”推动增长2019-04-16
蔡昉(Cai Fa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联合国人口司数据,在近期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19)中指出,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14.4亿人的峰值。这意味着,经过长期的人口缓慢增长,中国人口……
中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全球影响2019-04-12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中国在全球经济、安全和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这意味着它的国内改革将产生超越国界的影响。
特朗普“否决政体”的宪制危机2019-04-03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特朗普发布紧急状态令的真实原因,是他的“美国优先”与民主党的“普适人权”之间出现对立,这种价值分歧传导到了美国的行政立法关系之中。
麦卡锡主义是否在美国卷土重来2019-03-06
安吉拉·张(Angela Zhang)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美国学者
随着美国对中国间谍活动的担忧,以及监控变得越来越明显,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发现自己在复杂的美中关系中处境不利。
适用于朝鲜的越南模式2019-03-04
黎洪和(Le Hong Hiep)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
对朝鲜来说,经济快速增长但仍然保持着专制的越南模式显然是有吸力的。
“民粹主义”浪潮正在消退?2019-02-18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民粹主义历来是民主政治的一个特征,而且有起有落。
美国应该架桥,而不是筑墙2019-02-01
帕特里克·孟迪斯(Patrick Mendis) 哈佛大学副研究员
什么时候“墙”发挥过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