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

70年来的中国与世界

2019-10-14
111.jpg

我们刚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这7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有以下的观察和体会:

1、中国始终致力于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中国一直坚持对发展道路的探索。这种探索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给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增加了巨大的筹码。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两极格局的领导者分别是美国与苏联,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对国际形势影响巨大。

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与苏联在政治上渐行渐远,并探索自我发展的道路。这一时期,中国侧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入70年代,则在强化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同时,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并强化与欧洲等第二世界国家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无论内政外交都有了巨大转变。内政上,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上,实行改革开放,重点是向发达国家开放,以便为经济发展创造外部环境。80年代初期,中国依据“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越南等国家的关系正常化,在坚持不结盟外交的同时,致力于推行伙伴外交。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中国经济在90年代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内生动力。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其间奋力克服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前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经济的外溢影响开始凸显,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与有力推动者。

2、“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提出六年。从宏观层次看,它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对内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对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的关键点是'共享的未来”,即强调致力于为人类这个“社群”构建可以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的未来。它体现了中国人“和而不同”的天下治理理念,意味着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通过合作实现发展,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也不排斥任何人与国家。

这种理念显然不同于一神教的他我二分法思维方式,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因此能够为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所接受。迄今为止,中国已经与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些原先对“一带一路”持保留态度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大国,或转变态度签署谅解备忘录(如意大利),或从“对抗与抵触”转向“理解与有条件合作”(特别是第三方合作,如日本),或愿意在“不戴帽子”的情况下与中国就具体项目展开合作(如法国、德国、印度)。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有可能成为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外交决策之一。

当然,“一带一路”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既有中国自身经验不足的原因,也有一些国家的误解误判,还有一些国家的刻意打压,但总体上是属于枝节问题。只要中国不断总结改进,作为“世纪工程”的“一带一路”不但有利于中国,也将让参与其中的东道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种挑战,从2015年3月公布《愿景与行动》,到2017年首次“一带一路”峰会,再到2019年第二次峰会,中国政府以不同的方式回应了这些挑战。第二次峰会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强调,即是对外界的回应,也是中国自身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3、中国崛起的独特性

1)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迄今为止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人口不超过10亿。而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人将步入现代化行列,从而体现出中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客观效果。

2)所有发达国家与地区都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有望在2050年成为发达国家,也将是第一个非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摸索着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体现尤为明显的就是精准扶贫,它将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

3)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顶层设计,也是一个全球发展倡议。中国基于自己的发展经验,出钱出力出技术以落实共商共建共享,发展与不同国家的伙伴关系,不使用武力、不谋求建立军事同盟体系、没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不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这种新型全球治理思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启发与借鉴价值,让它们看到另一种实现现代化的途径。一些国家可能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动机仍然有所怀疑,这是正常的。但经过若干年后,中国的实际表现将会减少乃至消除它们的疑虑。

4、中国对现行国际体系的看法

中国反复强调,自己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无意于另起炉灶。但中国也认为,现有体系有不合理、过时的成分,需要改进,以便更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与利益。中国推动设立亚投行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现在亚投行的成员数量已经达到100个,远多于亚开行的68个。亚投行的信用评级已经与世界银行一样,属于最高等级。

中国不排除推动建立更多聚焦某一领域的功能性国际组织,但不大可能推动构建与联合国和WTO平行的机构,这不是中国的诉求。值得强调的是,亚投行是开放性的,不排斥任何国家加入。这与美国偏好建立排他性的国际组织不同。这可能与中国的治理理念有关。中国在秦朝之后很少搞结盟外交,而是以“礼治天下”为理念治理天下,这是一种开放性的外交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一度尝试过结盟外交,但很快就转向独立自主的外交。90年代之后则重点推行伙伴外交,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在可预期的未来也不大可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