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两国必须抵御战争风险2022-06-0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美国同中国若发生战事,对双方都将是毁灭性的。两国政府必须一起努力,寻找共同点,解决出现的问题,包括与台湾的紧张关系,防止战争发生。
- “印太经济框架”中的“技术联盟”2022-05-30
唐新华(Tang Xinhua)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印太经济框架的出炉标志着印太地区基于“技术政治战略”的竞争正在威胁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更对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构成新的挑战。
- “印太经济框架”的进度与限度2022-05-30
刘畅(Liu Cha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框架”虽然以较低门槛吸引了一些国家与美国启动谈判,但其不明朗的前景和难以摆脱的冷战思维,对本地区和平与稳定来说却并非福音。
- 共同构建更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2022-05-24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风险增大,各国需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原则,以国际法为基础,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 俄乌危机与美国中期选举的三个观测点2022-05-20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俄乌危机笼罩下,此次美国中期选举所蕴含的政治意涵更加丰富,对观察2024年大选也有更大的指标意义。
- 俄乌战争对台海局势的潜在影响2022-05-16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俄乌战争已经使冷战在欧洲复活。中国清醒地看到,除朝鲜半岛外,台海亦是可能使冷战在亚太复活的导火索。要避免这一重大风险,中美恢复加强政治安全对话、加强危机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 冲突的边界2022-05-12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乌克兰危机是一场没有边界的冲突,打开的不仅是又一个战争泥潭,更是漫无止境的恶性竞争和秩序重组。
- “全球安全倡议”对中美全球安全治理合作的启示2022-05-06
董春岭(Dong Chunl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理解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是理解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逻辑和增强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点。日趋严重、多元的全球安全挑战为中美提供了诸多全球安全治理的合作点。
- 非国家行为体成为俄乌冲突“搅局者”2022-04-27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非国家行为体介入俄乌冲突的行为事实上打造了新的博弈样式,其作用对国际力量对比态势、全球治理进程、乃至国际舆论和思潮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 俄乌战争中的中国立场2022-04-26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俄乌战争中的中国立场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选择。国际社会不能从孤立的要素中衡量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
-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台海危局2022-04-26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俄乌冲突对台湾问题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显现,美国以“捆绑中俄”的手段,炒作大陆“武统”台湾的危机感,强化亚太地区国家对所谓“中国威胁”的认知。
- 俄乌冲突打乱美国外交战略理念和行动2022-04-13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俄乌冲突使美国全球战略顾此失彼的一面更加突出。这意味着中国将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政治结构,一个更具风险的外部安全环境,一个对“中国威胁”更有紧迫感的美国。
- 俄乌战争起因、前景及后果2022-04-08
冯玉军(Feng Yujun)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俄罗斯原来提出的一系列目标可能都没有办法实现。不论战场上的结局如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可以说已经失败了。
- 朝鲜半岛局势进入新一轮紧张周期2022-04-01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朝鲜道导弹试射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远大于军事影响。美国目前既不愿对朝谋求务实交易,也不可能采用武力手段,反而更可能利用朝核问题加大对华施压。
- 俄乌冲突将北极理事会推到十字路口2022-03-29
陈子楠(Chen Zin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俄乌冲突导致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震荡调整。北极理事会本身不会解体,但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或将出现一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