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亚太安全稳定与和平发展问题的思考2022-12-15
曹延中(Cao Yanzhong)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
拜登政府所谓合作、竞争、对抗的三对策已经沦为以对抗为主轴的对华政策。美国利用亚太地区国家服务自身战略的意图已是路人皆知。
俄乌冲突何时了2022-12-02
汲深(Ji Shen) 独立评论员
乌克兰顺从北约逼迫俄罗斯是不合理的,俄罗斯夺取乌克兰领土是不公正的,要俄罗斯吐出已占领土是不现实的。这“三不”之间的纠结,导致战争冲突旷日持久。
- 奇怪的“默契”与朝核危机加剧2022-11-25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从目前有关各方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来看,各方都有做局、作势的需要,甚至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默契”,因此朝核危机升级在所难免。
评析俄乌战争2022-11-22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而不是选择发动战争来维护自己的安全。
- 从二十大报告看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2022-10-27
李田(Li Tian) 时事评论员
从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从和平发展到融合发展,从“一国两制”方针到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共产党人在推进祖国统一上矢志不渝、传承创新。
亚太地区秩序面临严峻挑战2022-10-25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世界局势变化的消极面在亚太地区日益显露。去全球化逆流、大国地缘政治竞争、信息化及科学技术新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都使冷战结束后的亚太新秩序面临不进则退的风险。
- 头巾风波下的美伊新博弈2022-10-05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围绕“头巾事件”而起的美伊博弈其实是更广阔背景之下两国博弈的新篇章。
- 俄罗斯局部动员令的影响及中国的选择2022-10-05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局部动员令很难改变俄乌战争的基本走势。无论乌克兰战争升级还是战争长期化,都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地区战略稳定2022-09-14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随着中美、美俄关系严重恶化,防范与管控半岛危机已变得极其困难。如果朝鲜持续推进核计划,美国与盟国对朝采取更多核威慑措施,地区战略稳定将遭到严重破坏,半岛及东北亚地区有可能出现类似冷战前半期“北三角”、“南三角”的对峙状态。
核战争是否不可避免?2022-09-13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且在核战争方面与西方剑拔弩张,重新引发了关于核武器的讨论。去年,一份全面禁止核武器的联合国条约生效,但86个签署国家里,并不包括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9个国家。那么,这些国家如何证明自己拥有能将全人类置于危险的武器是正当的呢?
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闪爆点”2022-08-10
钟厚涛(Zhong Houtao) 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
佩洛西为一己之私窜访台湾,给中美关系大局带来巨大变数,其引发的后续效应不容低估。
对乌克兰战争走向的看法2022-07-25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乌克兰战争有可能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
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了吗?2022-07-15
吴白乙(Wu Baiyi)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
世界不会回到冷战的历史当中去。中国不致于再次踏入“新冷战”浊流。
北约“印太化”与中美欧关系的未来2022-07-15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美俄欧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美欧对阵中俄,美国力推的北约“印太化”也并不符合中国、欧洲以及地区国家的利益。
- 北约集体安全迷思与“疑似多边主义”2022-07-14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北约的自我认知有误导性,其安全迷思的深化不仅难以带来集体安全,相反会带来新一轮集体不安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