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地区战略稳定2022-09-14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随着中美、美俄关系严重恶化,防范与管控半岛危机已变得极其困难。如果朝鲜持续推进核计划,美国与盟国对朝采取更多核威慑措施,地区战略稳定将遭到严重破坏,半岛及东北亚地区有可能出现类似冷战前半期“北三角”、“南三角”的对峙状态。
- 核战争是否不可避免?2022-09-13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且在核战争方面与西方剑拔弩张,重新引发了关于核武器的讨论。去年,一份全面禁止核武器的联合国条约生效,但86个签署国家里,并不包括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9个国家。那么,这些国家如何证明自己拥有能将全人类置于危险的武器是正当的呢?
- 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闪爆点”2022-08-10
钟厚涛(Zhong Houtao) 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
佩洛西为一己之私窜访台湾,给中美关系大局带来巨大变数,其引发的后续效应不容低估。
- 对乌克兰战争走向的看法2022-07-25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乌克兰战争有可能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
- 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了吗?2022-07-15
吴白乙(Wu Baiyi)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
世界不会回到冷战的历史当中去。中国不致于再次踏入“新冷战”浊流。
- 北约“印太化”与中美欧关系的未来2022-07-15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美俄欧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美欧对阵中俄,美国力推的北约“印太化”也并不符合中国、欧洲以及地区国家的利益。
- 北约集体安全迷思与“疑似多边主义”2022-07-14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北约的自我认知有误导性,其安全迷思的深化不仅难以带来集体安全,相反会带来新一轮集体不安全的结果。
- 正常或反常:加速空耗的美国2022-07-14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以美国的自身条件,与其他国家开展良性竞争得到的长期利好将远大于恶性打压带来的短期收益。美国的做法正在破坏自身长期发展潜力,也不利于全球共同发展、均衡发展。
- 中美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2022-07-08
鲁传颖(Lu Chuanyi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中美若要彻底减少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对抗,就一定要在战略层面达成共识。当前,双方应设立有限目标,提升对话专业性,保持日常交流,提升信心和信任。
- 如何认识全球反恐斗争的“中国经验”2022-06-30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与美国以境外反恐为重心、强调“先发制人”的军事反恐战略相比,中国在反恐领域摸索出了一条更适合自身国情的反恐路径。
- 台湾海峡水域的法律地位2022-06-30
李环(Li Hu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长
厘清台海水域的法律地位,有助中美两国(包括媒体)在谈论时表意更准确,也是为竞争日益复杂的中美关系安装“护栏”的一种方式。
- 乌克兰战争的八个教训2022-06-19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现在猜测战争何时结束为时尚早,但世界至少从乌克兰战争中得到八个教训。
- 香格里拉会晤突显中美军事交流重大意义2022-06-17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美防长在两年多的间隔之后再次面对面沟通,有助于稳定两国和地区国家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良性预期。中美军事关系对于避免冲突的托底作用纵然关键,但其发展上限仍然取决于两国的政治互信。
- 中美如何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合作2022-06-15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比其他领域,中美在粮食安全方面拥有比较有利的合作环境。两国在粮食贸易上有互利关系,对粮食安全的认知也较为接近。
- 美韩强化同盟合作加剧地区阵营化态势2022-06-02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美韩同盟在合作领域、协同机制、目标定位等方面前进了一大步,阵营化色彩明显增强。但新冷战不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地区国家有必要保持克制审慎,避免重蹈历史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