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以中国方案解决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

2023-05-03

近期,ChatGPT、GPT4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得到快速普及应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国际舆论对这场前途未卜的技术革命看法不一。一些积极乐观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人工智能革命的开端,将全方位改变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让更多人摆脱重复劳动,显著提升技术创新速度。但另一些人士则认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存在失控风险,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各国就业市场带来冲击,制造出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

广泛的社会渗透力和潜在的通用价值是ChatGPT、GPT4有别于以往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一些早期测试表明,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具有超过一般民众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此类人工智能应用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演进速度,在不足五年内,GPT训练模型即迭代了四次,每次迭代均带来100倍以上的效能提升。这一技术进步速度远远高于摩尔定律。

这种空前的演进速度使ChatGPT在短期内跨越了从测试到实用的门槛,迅速进入千家万户,也有可能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拓展。这种进步速度也强化了人工智能的双刃剑效应,即该技术既带来巨大的商业前景和产业变革,又同时可能给社会稳定和部分民众带来冲击。这种双刃剑效应成为各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必须面对的难题。

作为ChatGPT的发源国,美国科技界对该技术的后续发展存在担忧。以埃隆·马斯克为代表的一批科技界人士呼吁优先保障人类社会对文明的控制权,限制更先进人工智能的研发。这一呼吁在美国国内引起争议,但也体现出美国主流社会认同人工智能双刃剑效应。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加艰难的选择。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在产业发展和技术治理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担心会在这场革命中被甩下,成为技术替代最早期的对象。此外,发展中国家亦不能免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社会冲击及潜在社会安全威胁。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已经准备好了答案。2019年以来,中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文件,确立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上的基本立场和理念。这些文件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主张,不仅有利于中国平衡好人工智能的机遇与风险,也给更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这些理念可被概括为四项原则:

第一是以人为本。人工智能作为一项信息技术,其根本任务仍然是为了服务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是对其带来颠覆性冲击。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优先考虑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中国强调“智能向善”,将安全、可靠和可控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要求,将解决伦理问题作为人工智能研发和推广的前提条件。中国将充分顾及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对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适应性,不会让民众福祉成为技术发展的牺牲品。

第二是与本国发展理念对接。当前,各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侧重点、产业布局上各有不同。中国在自动驾驶、机器视觉、智慧城市上有一定技术积淀,但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上处于初级阶段。ChatGPT的横空出世并不会改变中国在人工智能上的主要布局。中国提倡运用人工智能保障民生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其现有布局也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ChatGPT等新应用能否符合中国的发展理念是其能否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是依法监管,治理先行。中国强调依法治国,人工智能同样不是法外之地。为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符合法律和公民权利保护,中国此前已在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性和透明性等问题上发布了法律规定,将严格规范人工智能企业的数据采集和技术应用。近年来,中国已经对一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深度伪造应用实施治理。未来,中国也不会任由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众权利的人工智能应用无序发展。法律制度和治理环境完备是此类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前提。

第四是促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中国强调科技进步最终惠及每个人,反对技术壁垒和技术鸿沟。在这一层面上,中国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呼吁各国从人类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待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演化。为避免在该领域出现恶性竞争,催生出对危及人类社会的技术滥用,中国支持加强国际交流,构建全球共同规则和治理体系。中国也呼吁各国在开发人工智能的同时更重视提升普通民众对人工智能的适应能力,促进人类社会与人工智能协调发展。

这四点原则基于近年来中国前沿技术治理的经验,也符合各国普通民众对于技术革命的关切。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内的前沿技术不应脱离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根本目的,更不能成为少数国家、少数企业扩展其霸权的工具和平台。

中国呼吁以负责任、开放共赢的态度开发和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也相信这一理念能够解决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双刃剑问题,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和各国普通民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