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阿富汗:现实还是幻想?2025-10-11
张志新(Zhang Zhixi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特朗普威胁要夺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以获取阿富汗丰富的矿产资源,并牵制中国等国。这是代价高昂的幻想。特朗普签署了2020年《多哈协议》,他的转向说明其外交政策是受政治报复心驱动。
美国主导地位的磨损:不确定、易变和新的安全配置缺口2025-10-10
鲍韶山(Warwick Powell)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教授,Smart Trade Networks创始主席
美国仍致力于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这一长期以来的雄心壮志已跨越华盛顿内部的党派界限。美国的安全理论、外交辞令和军事姿态都在继续塑造美国是世界不可或缺国家的形象,它的保护伞保障着欧洲、亚洲盟友的生存。然而表象之下,华盛顿战略野心与物质能力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沙拉联合国之行表明西方正重新定义全球反恐2025-10-03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沙拉的热烈态度,证明它们正以狭隘的地缘政治逻辑取代“9·11”后国际社会达成的反恐合作共识。这种投机主义的选择性反恐立场不仅是巨大的历史性倒退,还将带来极为深远的消极后果。
中美关系要拧紧危机管理“安全阀”2025-10-02
张高胜(Zhang Gao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台湾、南海等议题的持续发酵,叠加中美战略信任不足与新兴技术带来的误判风险,中美潜在冲突点日益增多。构建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避免军事冲突,已成为中美关系的紧迫课题。
在战略上减缓南海紧张局势2025-09-30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与中国在南海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之际,菲律宾正大力加强与澳大利亚及其他西方伙伴的防务关系,大规模联合演习和扩大军事准入计划凸显了这一点。尽管中国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但中菲都有责任缓和紧张局势并寻求外交解决方案,尤其考虑到菲律宾明年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纽约宣言》:从美国助长动荡到中国带动发展2025-09-29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正如加沙种族灭绝共谋所证明的,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共生关系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排斥。该地区需要的是经济大发展。
新的战略篇章已经掀开2025-09-25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九三”阅兵及天津上合峰会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引起心理震荡,围绕中国战略崛起和“大陆联盟”的讨论继续深化,事实上已经按下激发各方加紧进行战略调整的“快进键”,正式掀开了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国际秩序变革重组的新篇章。
“东方哨兵”:美俄在欧洲的新一轮战略博弈2025-09-22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东方哨兵”系统是北约技术与战略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美俄在欧洲安全博弈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欧洲安全秩序进入新一轮重塑的关键转折点,也无疑加剧了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
美国成为特朗普中东政策的输家2025-09-22
牛新春(Niu Xinchun)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教授
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美国既不想大规模投入,又想保持影响力,这就需要有高超的外交平衡术,而这恰恰是特朗普最缺乏的。
《纽约宣言》:从美国主导动荡到中国主导发展2025-09-17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正如加沙种族灭绝共谋所证明的,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共生关系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排斥。该地区需要的是经济大发展。
九三阅兵:战略警示与和平承诺2025-09-15
张高胜(Zhang Gao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九三阅兵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与担当,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知,推动了全球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播,提醒世界铭记历史、团结协作。
从《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看美国人工智能政策的变与不变2025-09-09
肖茜(Xiao Qian)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7月25日,美国白宫发布《赢得竞赛: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总统特朗普同时签署三项行政命令,从联邦采购、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出口三个核心层面,旨在重塑并强化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值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半年之时,其倍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政策开始逐渐成形。和上届拜登政府一样,特朗普政府也认识到人工智能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政策目标指向维护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并赢得竞争。但在如何赢得竞争的具体战术方面,特朗普政府的人工智能政策则呈现出不同于拜登政府的显著特征。
乌克兰持久和平需要共同安全新范式2025-09-05
赵隆(Zhao Lo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乌克兰危机不仅是国家间对抗升级的产物,更凸显了欧洲安全秩序的深层裂痕。如何在停火、监督、安全保障和战后安排等议题上形成一揽子谈判机制,成为实现真正和平的关键。
乌克兰和平曙光难觅2025-08-27
鲍韶山(Warwick Powell)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设计学院教授,Smart Trade Networks创始主席
乌克兰战争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但和平似乎难以实现。特朗普最近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与普京会面,一些人称之为一次突破,另一些人则认为特朗普被“耍了”。
法英加拟承认巴勒斯坦国说明什么?2025-08-07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法英加三国拟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表态将使以色列面临的国际孤立进一步加剧,美国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或出现一定动摇,但内塔尼亚胡的铁血加沙政策恐难以撼动,美以关系的坚固程度也不会因此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