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中俄扮演的角色及两国关系走向2024-05-20
关贵海(Guan Guihai)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无论俄乌冲突如何结束,俄罗斯以欧洲为根基的世界大国雄心都不会改变。中俄关系是稳定和互利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智慧是中俄关系之舵。
- 莫让战略叙事变成危险叙事2024-05-12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美国对华战略叙事的特点是进攻性越来越强,工具性越来越明显,目的性越来越集中,且正在从一般的竞争性的战略叙事滑向对抗性的危险叙事。这对于维持中美正常对话十分不利。
-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中亚与中、俄和西方的关系2024-05-08
凯梅尔•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中亚归根结底不太可能与俄罗斯和中国保持距离,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邻近,而且它们已经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 美国与他国联合生产武器的动机和隐患2024-05-07
崔磊(Cui L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国内产能不足让美国有动机与盟伴国家和地区联合生产武器,但这也可能导致武器跨境扩散,加剧地区安全紧张局势,增加冲突风险。
- 伊以互撕让美国既忧且喜2024-05-07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此轮以色列与伊朗的互撕突破了以往双方恪守的边界和底线,让华盛顿忧喜参半。
- 美国950亿美元外援对乌克兰和跨大西洋关系有何影响?2024-04-28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闫美欣(Ezgi Koklen) 土耳其安卡拉危机和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美国对乌政策的前景可能会受到今年美国大选的挑战。总统选举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美国愈发难以为乌克兰付出更多。
- 莫斯科恐袭案后,全球反恐何处去?2024-04-17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莫斯科恐袭案说明恐怖主义并未远去。当前全球反恐正面临三种全新的挑战。
- 美国对华科技竞争应有边界2024-03-15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政府应为对华科技竞争政策设定边界,避免将正常的中美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政治化、安全化。中美在科技领域建立机制化的对话与沟通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 乌克兰战争第三年:解开了地缘政治方程2024-03-15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欧顾问/战略家,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员
旷日持久的乌克兰战争是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冲突,预示着全球治理终将回归现实政治。
- 第三方行为是影响乌克兰战争走势的关键2024-03-11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战争,无论何种形态都会有第三方,而第三方行为受战争环境和交战方身份的影响。在乌克兰战争中第三方既是调节者,又是冲突直接或者间接的相关方。受战争环境的影响,乌克兰战争中的第三方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即核心国家、中心国家和边缘国家。核心国家是指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8国,而中心国家则是除G7外的北约成员国、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伊朗和朝鲜,而边缘国家由上述国家外的全球南方国家组成。随着乌克兰战争向长期化发展,第三方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战争走势的关键因素。
- 俄乌冲突全面升级是“狼来了”吗?2024-03-09
崔洪建(Cui Hongjian)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随着双方不断强化针锋相对的政治立场、不断亮出直接对抗的军事底牌,俄乌冲突的确存在局部冲突失控而升级为一场欧洲全面战争的巨大风险。
- 中美网络战的战鼓2024-03-05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最近加大了反华运动的火力。在1 月 31 日的国会证词里,他对中国日益严重的黑客活动敲响警钟。他警告说,美国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能源、交通和水,极易受到中国国家支持的黑客组织 “伏特台风”(Volt Typhoon)的攻击。《纽约时报》头版的报道更增添了这种紧迫感。
- 正确处理中美海事关系2024-03-04
洪农(Nong Hong) 中国南海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美必须努力理解对方的心态,共同努力降低风险和增强稳定性。双方都不应基于各自的海洋安全认知,在世界范围内对对方采取单方面行动。
- 巴以冲突下中国的作用2024-03-04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推动停火谈判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并团结南方国家发出集体声音。
- 中美应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对话与合作2024-02-06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刘源(Liu Yuan)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欧研究项目青年研究员
作为人工智能领军者,中美既要避免人工智能技术无序扩散带来的风险,也要避免因为缺乏互信而滑入“零和博弈”陷阱。中美从意愿和能力上具备合作条件,但在人工智能发展理念、价值观、与技术合作的捆绑、法律等方面仍存在分歧,亟需通过一轨和二轨对话加强沟通,为合作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