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人工智能与实际挑战:中美推动科技道德伦理治理2024-01-02
彼得•比特纳(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
人工智能这一新领域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技术,也是最具争议的技术。对其加强监管的需求跨越文化和国界,可能成为美国和中国合作的机会,从而促进更广泛的利益。
- 摆脱乌克兰战争的僵局2023-12-25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从乌克兰战争参与各方的战争能力和意愿来看,走出战争僵局的条件还未形成。未来一年不仅是对参与各方战略信心和耐心的考验,也将是对各方制度韧性的考验。
台湾还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吗?2023-12-08
李环(Li Hu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长
无论台湾地区哪个政党上台,不能分裂国家是中国政府的红线,也应成为美国“确保台海和平稳定”的具体行动指南。
香山论坛:倾听不同的声音2023-12-05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在国际安全局势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今天,类似北京香山论坛这样作为沟通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之间桥梁的平台应该越多越好。
中国是加沙冲突的赢家吗?2023-10-30
牛新春(Niu Xinchun)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加沙战事越来越吃紧,关于大国关系的评论逐渐多了起来,针对中国的一些陈词滥调再度泛起。
跨越欧亚大陆“黑洞”:拜登的地缘政治抱负2023-10-06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尽管乌克兰战争为拜登政府提供了实现地缘政治抱负的机会,但这并非坦途。美国霸权跨越欧亚大陆“黑洞”需要付出多少机会成本是一个未知数,也许大获成功,也许是霸权的灾难。
塔利班执政两周年2023-09-26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尽管西方媒体和政客对塔利班颇多指责,但谁都不能否认阿富汗政治比2001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稳定。
冷战与大国兴衰:从奥本海默到萨哈罗夫2023-09-08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美苏对科学家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冷战的结局,
- 金砖扩容是形成对抗西方的俱乐部吗?2023-09-06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金砖国家扩容不意味着形成了对抗西方的俱乐部,它体现的是中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上升,以及中东地区主要国家国际政治意识的大觉醒。
军备控制的经验教训:美中就人工智能达成协议势在必行2023-08-30
彼得•比特纳(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成熟,其对国际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中美两国应借鉴历史上的武器条约,采取合作方式监管人工智能,以防止冲突,促进全球稳定。
防止仁爱礁事件成为美国印太秩序转折点2023-08-29
翟崑(Zhai Kun)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围绕仁爱礁事件的多方危机如果管控不利,将打破南海地区长期形成的和平发展局面,成为美国印太秩序联动式推进的转折点。
中国在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反对军事霸权2023-08-29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面对世界之变,中国军事外交需要学习以往从未扮演过的国际角色,即在抵制和反对军事霸权的同时,与其他强国共存和互动。
美日韩三边合作加剧地区秩序裂变2023-08-23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马里兰州戴维营举行首次三国峰会,三国就强化合作达成一系列共识。这是美国以冷战思维搞“小圈子”的又一重要步骤,将加剧亚太地区形势的不稳定,引发地区秩序的新裂变。
- 美国对华威慑与台湾问题2023-08-15
廖峥嵘(Liao Zhengro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美关系会否失控要害在台湾,威慑战略也主要围绕台海可能有事展开。台湾问题产生以来,维系台海稳定的因素多样,其互动逻辑十分复杂,军事威慑只是其中一环。
- 吉达乌克兰和平会议呈现出新变化2023-08-14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尽管会议没有达成和平方案,但却呈现出国际政治中的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加入到寻求乌克兰和平的阵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