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乌克兰战争第三年:解开了地缘政治方程

2024-03-15

旷日持久的乌克兰战争是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冲突,预示着全球治理终将回归现实政治。

此次战争的每个重要阶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影响到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俄罗斯的入侵也揭开了它们隐秘的意图和战略,导致战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可预见的后果。

美式和平的衰落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也许是美国的角色由传统的全球警察转向新范式:在日益多极化且可能分化的世界秩序里降低干涉主义姿态。这种转变始于2021年从阿富汗撤军,其突然转变导致塔利班死灰复燃,让20年来的反恐努力付诸东流。俄罗斯总统普京把美国的这一弱点解读为“入侵”乌克兰的好机会。事实上,华盛顿未能阻止俄罗斯,它将这场入侵广而告之,却没有采取行动。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让其欧洲盟伙措手不及,再次给北约造成打击。这一决定背后是华盛顿的主要担忧,即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争。这种竞争继续消耗着美国的精力,可能决定着谁将成为新的全球霸主并重塑世界秩序。这种竞争已经导致更强大的政治和安全联盟的出现,“金砖国家+”进行了扩员,美国主导的印太地区伙伴关系也有所增强。

美国变得不再那么可靠。在乌克兰问题上,拜登最初承诺支持战争,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后来立场转向温和,表示“只要能够”,说明美国出现明显的“战争疲劳”,减少了对乌支持。这凸显了对长期以来那种美式和平的不认可。此外,拜登的援助举措面临党派和政治两极分化的障碍。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也加剧了焦虑情绪。

乌克兰获得了很多援助,得以避免战场失败,但并不足以确保胜利。美国的军事援助在不断减少,如果特朗普获胜,援助可能停止。他过去关于解散北约的说法和支持普京的立场,可能会极大地改变美国的政策。目前,他声称华盛顿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2000亿美元”的支持,欧洲提供了“200亿美元”。截至 2023年9月,欧洲的援助总额已经超过美国,达到1560亿欧元——不包括收容400 万乌克兰难民以及向他们提供免费服务产生的费用。相比之下,美国的援助总额为700亿欧元。未来,这种差距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塞.jpg

中国的中立立场

美国带头制裁俄罗斯和援助乌克兰,而中国采取的立场加剧了美西方和俄罗斯两个对立阵营之间的分歧。

俄罗斯表示,华盛顿是此次战争背后的煽动者。中国接受这种说法,呼应俄罗斯国家媒体的表述,提及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然而,与格鲁吉亚的情况类似,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前景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俄罗斯的安全担忧成立,是否就能证明使用暴力和入侵他国正当呢?中国没有解答这一关键问题。

中国与俄罗斯“结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国都担心西方干预其政治制度、威胁其国内安全。中国在战略层面认为,俄乌战争是俄罗斯为地缘政治利益而向西方开战。虽然中国把此次战争称作一场复杂的“危机”,但现实似乎更简单明了。中国希望美国参与欧洲事务而非印太地区事务。

一年前,中国帮助沙特和伊朗达成协议,并提出乌克兰和平计划,这让外界产生了乐观情绪。2023年,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在努力维护自己是可靠的和平建设者的地位。10月,普京誓言要在乌克兰“战斗五年”,此后不久,中俄仍在展现双方的“深厚友谊”。随后,普京出席中国的“一带一路”峰会。2024年1月,中方拒绝了在达沃斯经济论坛机制内同基辅会面的请求。对这一姿态,泽连斯基称之为“亲俄的中立立场 ”。

促进和平以及未来战后重建都可以提供潜在的经济收益,包括贸易、投资、资源和基础设施发展协议,为“一带一路”在该地区的扩张提供重要的渠道。但是,中国大幅扩大对俄贸易,目前中国占俄罗斯进口的一半,比战前水平翻了一番。

中国学者阎学通曾含蓄提醒“需要防范有人利用历史煽动对立情绪”,同时“关注当事人的动机”。

战争对中欧关系的主要影响

这场战争给欧洲敲响了警钟,阻碍了其经济增长、发展目标和地缘政治野心。它揭示了欧洲大陆的不安全感,使其认识到北约保护伞之外地区的军事准备不足——矛盾的是,这个组织因为普京发动的战争而复活。

俄罗斯对其导弹射程内的邻国(包括波罗的海国家、捷克、芬兰、德国、挪威、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瑞典)持续进行恐吓。这些国家面临受到侵略的风险,俄罗斯的恐吓反而增强了它们的团结意识。

亲俄罗斯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最近的滑稽举动坚定了欧盟解决俄乌战争的决心。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英国脱欧后加强与欧洲大陆的关系,都强化了这一现实。是否扣押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现在还没有最终决定。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此举对于“阻止其他不良行为者违反国际法”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对这场欧洲战争加剧的担忧仍在加重,这凸显了加强安全和重新调整战略方针的必要性。尽管欧盟号称拥有世界第三大军事预算,但27支独立的军队效率低下,造成了不必要的开支。增加国防开支、提升合作可以提高地缘政治凝聚力,但欧盟无法获得军事超级大国的地位,而且也需要更多开支,而这可能危及神圣不可侵犯的福利国家身份。

最近几周,知名人士警告称有可能会和俄罗斯发生冲突。英国和瑞典建议全国动员“备战”;爱沙尼亚、挪威和波兰则设想大约三年的时间窗口;德国的军事规划为2025 年的事态做准备。因此,2024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不太可能改变当前轨迹,欧洲将加大实现自主共同防御和强化“战略自主”的努力。

这场战争对中欧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美欧关系得到加强,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变得疏远——中国提出和平倡议后,改善对华关系的希望已经破灭。欧洲制定了更多针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措施,强调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

欧洲认为中国的立场令人费解,原因如下:首先,乌克兰战争仍然是欧洲最关心的问题,它多次要求中国提供援助。其次,鉴于中国与普京的友谊以及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中国最有能力促进和平。第三,中国已经证明自己有能力实现外交突破,沙特、伊朗和缅甸的情况便是证明。尽管重塑中欧关系的潜力巨大,但结束战争的努力已经陷入停滞。

地缘政治现实

地缘政治利益给外交和平努力蒙上了阴影。美国放弃领导地位,中国没有填补这一空白,再加上欧盟自身的局限,联合国、G7、G20等多边组织在应对地缘政治挑战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全球秩序需要重构,大国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

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中东、印度,可能在乌克兰问题上持冷漠态度。对于所谓的全球南方国家来说,西方世界的事情似乎很遥远,而且它们也在努力应对本国的传统挑战。由于争夺领土和资源,地区冲突持续存在。矛盾的是,现在出现了新的势力范围。比如,俄罗斯向非洲扩张势力,当地领导人从获得解放转向对俄罗斯的依赖。

因此,普京成为自己发动的消耗战的主要受益者,实现了其部分目标。他利用昔日帝国荣耀背后的扩张主义野心,掩盖国内的政治反抗,压制了可能出现的新领导人。此外,凭借核打击能力和广阔的领土,他希望将大约20%的乌克兰土地重新纳入俄罗斯的版图,这与最初的预测有很大出入。

对于乌克兰来说,解决这场非正义的、不公正的和可怕的人类悲剧是生死攸关的事情。然而,没有美国和中国的支持,乌克兰面临着动荡的风暴。此外,空洞的承诺并不能带来安慰。腐败、治理问题、经济表现不一和领土争端给欧盟一体化带来了巨大障碍。面临此类挑战的国家怎么能满足加入欧盟的严格要求并最终成为欧盟的一部分?

正义可能迟到,但否认正义是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历史也提醒着征服者:今天的胜利总会在明天的风中化为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