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战争中的中国立场2022-04-26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俄乌战争中的中国立场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选择。国际社会不能从孤立的要素中衡量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
- 俄乌冲突背景下的台海危局2022-04-26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俄乌冲突对台湾问题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显现,美国以“捆绑中俄”的手段,炒作大陆“武统”台湾的危机感,强化亚太地区国家对所谓“中国威胁”的认知。
- 俄乌冲突打乱美国外交战略理念和行动2022-04-13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俄乌冲突使美国全球战略顾此失彼的一面更加突出。这意味着中国将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政治结构,一个更具风险的外部安全环境,一个对“中国威胁”更有紧迫感的美国。
- 俄乌战争起因、前景及后果2022-04-08
冯玉军(Feng Yujun)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俄罗斯原来提出的一系列目标可能都没有办法实现。不论战场上的结局如何,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都可以说已经失败了。
- 朝鲜半岛局势进入新一轮紧张周期2022-04-01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朝鲜道导弹试射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远大于军事影响。美国目前既不愿对朝谋求务实交易,也不可能采用武力手段,反而更可能利用朝核问题加大对华施压。
- 俄乌冲突将北极理事会推到十字路口2022-03-29
陈子楠(Chen Zin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俄乌冲突导致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震荡调整。北极理事会本身不会解体,但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或将出现一定调整。
- 俄乌冲突没有赢家2022-03-24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这场冲突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无论未来是战是和,都不能弥补各方付出的巨大成本。
- 反思战争下的中俄关系2022-03-17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中国对外关系越有弹性,对外战略就越有韧性,越有利于在“冷和平”或“动荡和平”中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不仅要促进国际主义,更要维护国际正义,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一个稳定繁荣的世界秩序。
- 俄乌冲突:双重安全困境及中国的战略选择2022-03-16
董春岭(Dong Chunl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导致俄乌冲突的既有复杂的历史经纬,也有多重安全困境。中国立场主张背后所蕴藏的共同安全逻辑和“全球安全观”,需要被更好地理解和借鉴。
- 如何看待俄乌冲突?2022-03-14
王义桅(Wang Yiwei)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俄乌战争也许将以乌克兰最终被迫作为中立国家而结束。这意味着欧亚互联互通将形成乌克兰分界线,俄罗斯无法融入欧洲,转而重点经营远东,加大对华经济倚重。
- 俄乌战争增加伊核协议谈判变数2022-03-10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不仅强烈震动了现存国际秩序与国际关系格局,也给伊核协议谈判增加了喜忧两方面的变数。
- 乌克兰危机与三种安全观的碰撞2022-02-20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乌克兰危机既是一场地缘政治危机,更是美俄欧三种迥异安全观的碰撞。
- 朝鲜半岛局势再现紧张迹象2022-02-15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朝鲜半岛紧张会升温,但不会回到过去。朝鲜目前的举动仍是2018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路线的新表现,核心仍是对美交易。
- 战争离我们有多近?2022-02-14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学博士
俄罗斯与乌克兰已处于战争的边缘。没有迹象表明当前的外交斡旋已促使和平曙光出现。
- 五核国声明提升全球战略稳定2022-01-18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五国领导人首次就核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声明,有助于提升全球战略稳定,也为重塑“大国协调”提供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