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阿富汗"大撤退"的反思缺乏自省2021-08-25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阿富汗战争本应激发深层次的战略思考,仅聚焦战术错误,只会让美国一次又一次错过吸取教训并调整改变的机会。
- 旧式思维主导拜登印太战略2021-08-24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拜登政府当前的印太战略思维虽然对准大国竞争,但并无太多战略创新,而结构性问题仍然对其构成长期制约。
- 美国外交与反恐思维2021-08-19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20年的反恐思维告诉我们,美国依靠军事手段没有达到解决国际冲突的目的,同样的,冷战思维和军事对抗也不可能解决国际力量变化带来的大国竞争挑战。
- 朝核问题核查机制需要新思维2021-08-12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朝核问题要有新突破,核查机制恢复必不可少,但核查机制必须要有新思维。
- 阿富汗的战争与和平2021-08-10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一个稳定的阿富汗可以成为连接南亚与中亚、西亚的枢纽,与整个地区分享经济繁荣。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是欧亚强国,各国共同致力于地区稳定与和平,阿富汗的和平前景就是有希望的。
- 阿富汗会重新成为恐怖活动天堂吗?2021-08-10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美国的撤出并不意味着阿富汗一定会重新成为全球恐怖活动的天堂。阿富汗政治和解的大门并未完全关闭,周边国家保持高度警惕并携手合作,也有望切断其境内跨国圣战分子的扩散路径。
- 美国在印度洋拉帮结伙抑制中国2021-07-23
萨贾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兼职教授
控制海洋对于海上贸易来说至关重要。在印度洋,全球大潮已经把中国、美国和印度带入有可能发生碰撞的航道。
- 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教训何在?2021-07-2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在“反恐”名义下进行的阿富汗战争从一开始就变了味,反恐目标严重扩大化、实施单边主义的利己外交和在阿富汗盲目移植西方政治模式使美军最终未能挽回这场“史上最长战争”的命运。
- 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如何重建信任2021-07-22
鲁传颖(Lu Chuanyi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乏善可陈,对抗却不断加剧。双方需在政策层面做出相应调整,释放建立信任的明确信号。
- 美国网络情报收集成为网络安全重要威胁2021-06-16
鲁传颖(Lu Chuanyi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对美国情报机构的声讨并不能解决问题,国际社会必须要对网络情报收集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其边界又在哪里展开严肃讨论。
- 风险管控的两个案例:台湾和南海2021-06-02
金凯(Jin Kai)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恢复克制和信任,应是中美两国风险管控的共同目标。
- 巴以冲突考验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2021-06-02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本届美国政府强调多边外交的重要性,相信战争无法解决冲突,唯有谈判才是解决冲突的正确途径。然而,拜登政府的这些说辞并没有在此次巴以冲突中得到印证。
- 2018年的“半岛之春”能否再现2021-05-31
李军(Li Jun)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思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朝韩关系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实现关系突破尚需相关各方的政治智慧与不懈的外交努力。
- 拜登政府提升美台关系的三重逻辑2021-05-10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表明美国两党在台湾问题上具有较多共识,也反映其在重新评估对华政策的过程中,台湾问题的战略意涵出现了新变化。
- 美国能否从阿富汗一走了之2021-05-08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虽然拜登政府希望通过阿富汗撤军来延续其全球霸权,但仓促撤军却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外交和人道主义危机,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造成更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