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疆事务应尊重事实2021-04-20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某些西方政客的算盘是:搞垮新疆棉花产业,制造就业等民生问题,重创新疆经济,引发社会动乱,给中国政府制造麻烦。
美俄僵局何时了2021-04-07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拜登政府在不断向俄施压成效不大的尴尬局面下,或许要权衡利弊,不排除在其执政中后期美俄关系出现间歇性的缓和迹象。
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可能的合作清单2021-04-06
姚云竹(Yao Yunzhu) 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最明显地表现在双边军事关系、或者更宏观的安全关系中。对于未来中美之间的合作,作者从军事和安全领域提出几点建议。
美国在亚洲备战使和平面临的威胁上升2021-03-30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当两个积极性很高的大国为争夺影响力而竞争时,竞争支持者们已经做好发生全面军事冲突的最坏打算。但在采取下一步行动之前,国家领导人必须重视致命冲突所付出的代价。
- 四边机制加剧东亚紧张局势2021-03-28
萨贾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兼职教授
四边机制是由美国支持的亚洲国家加上澳大利亚组成的松散民主国家联盟,意在与中国的经济相实力抗衡。但它可能反而让中国有足够的动力不惜一切争取得到认可。
四边机制会成为对抗中国的“亚洲北约”吗?2021-03-27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学教席主持
四边机制是将中国围绕起来的新生民主国家集团,被中国斥为遏制中国增长的赤裸伎俩。如果美国操纵无误,它确实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阻碍。
华盛顿卷入领土争端可能导致与中国开战2021-03-25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早就应该全面重新评估华盛顿在东海和南海争端中的立场了。隐晦的义务和战略模糊只会增加各方所面临的风险。
什么会引发中美战争?2021-03-15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修昔底德把最终撕裂古希腊世界的战争归因于两点:雅典势力的崛起,以及守成势力斯巴达对雅典崛起的恐惧。为了防止新的冷战或热战,美国和中国必须避免过度恐惧和误判变化中的大国关系。
- 美国“过度安全化”使中美关系受伤2021-03-12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过度安全化”令美国作茧自缚,既加害中国,也自损其身。
美国空袭叙利亚剑指伊朗和俄罗斯2021-03-12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此次空袭叙利亚的目的是证明美国领导力回归,中东仍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拜登对华军事政策重在“谨慎遏制”2020-12-29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遏制或对冲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将是拜登政府对华军事政策的主要考虑,但其基本立足点是在遏制的同时谨慎避免发生重大军事摩擦。
- 明年南海形势展望2020-12-25
吴士存(Wu Shicun)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随着中美政府间对话和沟通机制的恢复或建立,以危机管控为导向的对话、以法律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对抗和以扩大军事存在为目的的海上力量博弈,将是未来中美南海“竞合关系”的主要形式。
- 2020年中美南海局势较量回顾与前瞻2020-12-23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拜登新政府上台后,南海将继续是中美地缘竞争的重点区域,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仍将是阻止中国影响力在该地区的扩展。
- 白宫易主后的两岸关系展望2020-12-22
朱松岭(Zhu Songling)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拜登政府的两岸政策将比特朗普时期更有可预测性,也更理性,但美国对台军售将继续,美国在台海和南海宣示自由航行权将继续,美国高官访台亦或将延续。
南海研究院重磅报告再批南海仲裁裁决2020-12-16
吴士存(Wu Shicun)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南海仲裁案裁决的法律批驳》报告援引和参考了大量国际司法与仲裁案例及国家实践,对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法律解释与适用、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等方面存在的谬误进行了系统的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