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董春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俄乌冲突:双重安全困境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2022-03-16
dc0d2cd490b9ac50dd949bdc596bd0e9.2-1-super.1.jpg

当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其所造成的危机和动荡仍在不断发酵。导致这场悲剧的既有复杂的历史经纬,也有多重安全困境。冲突给世界带来的教训值得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反思,而中国立场主张背后所蕴藏的共同安全逻辑和全球安全观,也需要被更好地理解并为各方所借鉴。

俄乌冲突持续升级是两个经典安全困境的叠加共振造成的。

一个是“囚徒困境”。在无政府状态下,各国都会出于自利动机追求国家安全。只注重自身安全而非共同安全,结果往往使相关方的不安全感激增,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强自身安全感,最后陷入“各方都追求安全却都越来越不安全”的恶性循环。这在乌克兰局势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北约东扩带给俄罗斯强烈的不安全感,但美西方长期无视这种安全关切,直至触及俄罗斯的战略底线。在通过谈判无法阻止北约东扩的背景下,俄罗斯试图通过激进的军事手段达成这一目标,结果就是不安全感的升级和失控,最终战争爆发,俄罗斯的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如今,这一恶性循环仍在持续。

安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状态。如果不能打破西方传统安全思维的限制,以共同安全为出发点思考安全问题,充分照顾各方合理的安全关切,那么“囚徒困境”的安全悖论将很难得到解决。

另一个是“胆小鬼博弈”困境。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以北约和乌克兰为一方,以俄罗斯为另一方,双方都为了追求胜利而加大威慑,极限施压。俄罗斯祭出核威慑,美国则使用了金融领域的“核弹”,威胁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并联合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最残酷的经济制裁,“胆小鬼博弈”的态势愈发明显。双方像两台急速冲向对方的赛车,就看哪一方先撑不住转动方向盘。目前双方都不愿妥协,都希望能以己方的胜利告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需要做的是劝和促谈,缓解紧张局势,使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来,避免任何一方在这种极限对抗中孤注一掷,导致极限威慑手段成为现实。

中国政府在俄乌危机中秉持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目的是防止世界落入新冷战陷阱,防止俄乌冲突之下发生“公用地悲剧”。

冷战虽然早已过去,但冷战遗留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且成为今天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病灶,乌克兰危机也与此相关。冷战是以苏联解体告终的,新生的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冷战终结者”。然而,美国将这种不战而胜视为遏制政策的胜利,以对待战败国的态度对待俄罗斯。冷战后,美国始终以防止苏联东山再起为战略目标,限制削弱俄罗斯,推动北约东扩,蚕食俄罗斯的地缘安全空间。而北约作为冷战遗产,其历史任务本应随着冷战结束而终结,但美国却将之作为推动霸权扩张的工具。欧洲的战略自主能力因为北约的存在被大幅限制,一个稳定的欧洲安全框架始终未能确立。

此次乌克兰危机让世界陷入一场新冷战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美国虽不遗余力地进行外交施压,希望中国加入对俄制裁,但却在国际舆论上始终将中俄捆绑,进行政治抹黑,在台湾问题上不断煽风点火,继续炒作中国是西方头号战略威胁。美国希望借助危机加强欧洲对美国的战略依附,将“西方团结”转化为对华战略遏制力量的动机由此可见一斑。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中国既反对热战,也反对新冷战,强调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反对世界“阵营化对抗”的倾向,坚持通过积极与各方对话、合作来解决问题,坚定支持欧洲战略自主,坚定支持从欧洲自身利益出发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安全困境的辐射效应是综合性的。乌克兰危机不仅加剧大国冲突与对抗,也加剧“公用地悲剧”和全球安全治理问题。眼下这场危机正蔓延向经济、金融、外交、民生等领域,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产业链危机等衍生安全危机正接踵而至、山雨欲来。世界各国需合力推动危机的解决,也需“以人为本”,从防止人道主义危机角度出发去关注和帮助战争中无辜的人们,坚持底线思维,防止危机扩散和威胁不断扩大。据此,中国提出了“六点倡议”,而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也许能为破解当前的安全困境、推动可持续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智慧。

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的交织,面对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问题的共振,世界已经走到又一个战略十字路口。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战略选择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认识和共同选择。在经历一战、二战和冷战的惨痛教训后,我们如何防止下一场世界性战争的发生?我们如何更新安全观念、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破解当前的安全困境和层出不穷的安全难题?我们如何站在时代需求、人类共同需求的高度去思考国家安全问题,推动世界更安全地发展?答案在这场危机之中,更在这场危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