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北约集体安全迷思与“疑似多边主义”

2022-07-14

北约马德里峰会被一些评论认为是以北约为基础的欧洲多边安全机制空前强化的历史性时刻。新防卫计划将快速反应部队增加七倍(从4万人增至30万),美国宣布将在波兰建立一个永久性军事总部,并在罗马尼亚增加5000兵力,峰会还邀请芬兰和瑞典入盟。此外,北约制定了今后10年的新战略概念,将俄罗斯定义为最重大的直接威胁,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北约还首次邀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与会。

北约上述“强军、北扩、东进”三部曲也被一些评论认为是安全多边主义机制的空前强化,会让不断扩容的北约获得更大的集体安全。然而笔者认为,北约“安全多边主义组织”的自我认知是有误导性的,它是一种典型的“疑似多边主义”组织。这种安全迷思的深化不仅难以带来集体安全,相反会带来新一轮集体不安全的结果。

首先,多边主义的核心原则是包容性。尽管北约东扩被解释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象征,但北约作为一个集体军事防御组织在本质上并没有摆脱封闭性、对抗性和排他性。欧洲安全架构中的欧安会(OSCE)作为一个具有普遍包容性的泛欧组织,曾经极有希望成为冷战后欧洲集体安全的多边主义核心。但是,以对话和建立信任为基础的欧安会一次次地被指责为没用、不靠谱,而有飞机、坦克、舰艇及军费量化指标的北约则被宣传为真正拥有强大军事威慑力的多边安全组织。冷战后,北约的每一次扩大和强化都是对欧安会的边缘化,也是对一个真正具有包容性的政治安全多边框架在欧洲生根发芽的阻止。虽然北约军事威慑力一次次被证明没用,但每一次的结论都是威慑力强度不够。此次乌克兰危机后,有人就提出,北约东扩不是问题,问题是东扩不够快,如果乌克兰是北约成员国,俄罗斯就不会发动军事行动。还有人说,正是因为北约大多数成员国在军费开支方面三心二意,达不到GDP的2%这一基准,才会让俄罗斯认为北约软弱。按照这样的逻辑,只有通过北约不断扩容和强军来实现更强大的威慑力,欧洲才能获得安全。

其次,安全多边主义的核心应当是安全的不可分割性。诚然,我们也看到北约以前发表的文件提及安全不可分割性原则,但北约的不可分割性仅限于成员国之间。北约安全战略制定的前提是设定假想敌,从人道主义干涉到反恐,再到现在回归冷战思维对抗俄罗斯和中国,寻找敌人的心理始终伴随着北约的发展轨迹。

第三,北约的亚欧安全挂钩论看上去似乎是多边主义的扩大版,其实,这是一种集体不安全向其他地区的蔓延,是“疑似多边主义”的扩散。正如前述,北约的自我认知是,它是维护欧洲安全的唯一真正有效的地区安全架构。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和危机,北约从不反思它的战略前提,相反认为是北约不够大不够强所致。这种认知逻辑有向亚洲蔓延的趋势,一些人开始认为亚洲地区没有北约所以更加脆弱,他们将乌克兰和台湾相提并论,将中国作为主要假想敌。按照这种逻辑,亚洲即使不能建立类似北约的多边军事集团,也要努力建构各种小多边机制。近年来,美英澳(AUKUS)、美日澳、美日韩等小多边框架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约也表示要积极关注亚太安全,美国在今年初发表的《印太战略》中也明确支持这个方向。

冷战后,亚洲地区已经建立起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多边安全协商机制,其重点在于建立信任、预防外交和共同安全。但随着舆论炒作地区紧张,认为东亚只有拥有北约那样的军事多边机制才能安全的论调越来越多,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主义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

目前看,无论在欧洲还是亚洲,都需要阻止安全领域“疑似多边主义”思维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