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仍致力于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这一长期以来的雄心壮志已跨越华盛顿内部的党派界限。美国的安全理论、外交辞令和军事姿态都在继续塑造美国是世界不可或缺国家的形象,它的保护伞保障着欧洲、亚洲盟友的生存。然而表象之下,华盛顿战略野心与物质能力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
-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是一次战略失败,重返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只会让美国在中亚陷入另一场代价高昂、造成分歧且容易失败的地缘经济战干预行动。
- 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9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论坛开幕日主题为“大国关系走向”的分组讨论结束后,达巍教授向中美聚焦北京编辑部详细阐述了特朗普再次执政240多天以来的对华政策演变、执政团队的风格以及印太战略走向。达巍教授认为,短期内,中美关系的基调仍是寻求稳定为主。特朗普政府寻求在韩国APEC峰会期间与中方会晤,最有可能的成果是关税下调与双方重建交往机制。另外,受国内政治和全球战略的影响,特朗普2.0时期的印太战略有空心化的趋向。
- 关税政策作为核心举措,与通胀走势、财政收支以及制造业回流目标紧密相连,成为评判特朗普经济政策成败的关键。
主编推荐
“九三”阅兵及天津上合峰会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引起心理震荡,围绕中国战略崛起和“大陆联盟”的讨论继续深化,事实上已经按下激发各方加紧进行战略调整的“快进键”,正式掀开了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国际秩序变革重组的新篇章。
- 经济金融美债与美元走势的“异象”既是全球对“信用美元”或“债务美元”模式再评估的结果,也是对美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再评估的结果。如果美国不能恢复财政健康,那么美元霸权的转折时刻很有可能会到来。
- 军事安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沙拉的热烈态度,证明它们正以狭隘的地缘政治逻辑取代“9·11”后国际社会达成的反恐合作共识。这种投机主义的选择性反恐立场不仅是巨大的历史性倒退,还将带来极为深远的消极后果。
- 经济金融在特朗普的认知维度内,金砖国家等同于“反美同盟”,金砖国家“去美元化”更是特朗普无法容忍踩踏的红线。在此背景下,金砖货币的诞生进程将漫长且充满荆棘。
- 外交策略从针对全球、不分敌友的“解放日”关税战,到以稀土换军援、以赴美投资换解除制裁等赤裸裸的交易主义倾向,再到通过胁迫甚至威胁动武来重新划定领土边界,如此种种,似乎正将美国外交政策的既有特征和运行模式付之一炬。
- 军事安全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美国既不想大规模投入,又想保持影响力,这就需要有高超的外交平衡术,而这恰恰是特朗普最缺乏的。
- 经济金融中国宣布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一次高度策略性的政策宣示。它既是为应对外部压力与推动世贸组织改革作出的战略性让步,也是配合国内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一次制度性调整。
- 外交策略在即将到来的自民党选举中,无论谁成为领袖,都将决定日本未来是建设性地参与地区事务,还是进一步加剧对抗态势。
- 军事安全“东方哨兵”系统是北约技术与战略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美俄在欧洲安全博弈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欧洲安全秩序进入新一轮重塑的关键转折点,也无疑加剧了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