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关税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周生升 东北亚研究中心和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 李美仪 早稻田大学本科生

日本的三条权力之路

2025-10-01
1005.jpg
2025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辞职为自民党内部举行紧急领导人选举奠定基础。自民党是控制日本议会近一个世纪的政治机器,这场党内竞争已成为一场对国家未来,尤其是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公投。

瞬息万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三位领先的候选人——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和小林鹰之——提出的愿景至关重要。尽管他们都对加强日本地位的必要性有共同的基本认识,但他们提出的战略却代表了三种截然不同且意义重大的未来发展路径。争论的焦点并非“是什么”,而是“怎么做”。最终的决定将塑造日本未来数年的世界角色。

1006.jpg
高市早苗

高市:鹰派自治

高市早苗的政治身份特征是鹰派、安全至上和极度保守的世界观。在三位候选人里,她最为坚定地将中国不仅视为竞争对手,更视为根本性的“经济和战略威胁”。

从担任经济安全保障大臣开始,她就强调需要“监视日本的邻国,特别是中国,以保护日本免受危险”,暗示她准备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措施来加强对北京的威慑。

她的外交政策愿景最清晰地体现在其对日美同盟(这是战后日本的安全基石)的态度上。与竞选对手不同,她对华盛顿的长期可靠性表示怀疑,因为她认为美国在全球冲突中的决心摇摆不定。为规避风险,她提出日本与欧洲、澳大利亚、印度和台湾建立准同盟的构想,以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并扩大日本的战略自主权。

本质上,她的战略是将强硬的经济安全措施(如供应链多元化、出口管制和更严格的投资审查)与提升日本在多边组织中地位努力结合在一起。这或许能增强日本的自力更生能力,但也有可能激怒北京,加速地区两极分化。

1007.jpg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于2025年9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共同社)

小泉:以联盟为基础的接触

小泉进次郎提出了一种更务实、意识形态色彩更淡的策略。他认为,来自中国的挑战并非文明冲突,而是“经济竞争、产业韧性和联盟摩擦”的问题。

他倾向于有节制的接触,与华盛顿密切合作,解决“不公平贸易行为”和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保持对华对话渠道。这反映出他的信念是稳定的联盟协调和经济安全合作,而非公开对抗,能更有效地发挥威慑力。

小泉的外交政策理念以日美同盟为基石,他称之为日本安全不可动摇的“基石”。然而他还进一步寻求将日美同盟拓展到清洁能源、科技和贸易等新领域,有效地将其转变为一个经济竞争平台。

在台湾问题上,小泉避免做出直接承诺,保持着温和回避的立场。他的行动,包括其代表团于2013年访台,表明他暗中支持加强与台湾的关系,但他并未明确承认或发出军事信号。这种低调作风或许可以降低事态升级的风险,但也容易让他受到要求他持强硬立场的保守派人士的批评。

总体而言,小泉的战略是将经济实用主义与联盟团结相结合,使日本能够与中国竞争,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挑衅。

1008.jpg
小林鹰之2025年8月19日在东京千代田区国会大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参加自民党总裁竞选。

小林:技术官僚的韧性

日本首任经济安全保障大臣小林鹰之,是围绕他参与创立的“经济安全主义”来塑造自己的候选人身份。他将自己视为“技术官僚改革者”,从供应链、贸易和技术视角看待外交政策挑战。

他对中国的立场“坚定但以政策为导向”,警告不要依赖“红色供应链”,并提倡与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建立“非红色”替代方案。与高市不同,他避免使用煽动性言论,而是将北京视为日本国家韧性的“系统性风险”,必须通过制度保障措施加以管控。

小林认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对日本的经济安全议程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等高科技领域。他经常倡导建立连接日本、美国和台湾的三边框架,强调经济和安全政策密不可分的理念。

与高市不同,他并不直接质疑美国的信誉,但他强调日本必须在构建具有韧性的经济架构方面承担更大的主动权。他的台湾政策就体现了这一方针,今年6月访问台北期间,他承诺台湾“绝不能被孤立”,并敦促在贸易、供应链韧性以及融入CPTPP等框架方面深化双方合作。

尽管他避免做出明确的军事承诺或承认台湾的主权,但其言论和提议表明,他愿意将台湾更牢固地纳入日本的经济和外交轨道。

小林强调长期制度设计,包括法律、补贴和跨部门协调,这使他成为最注重构建体系韧性的候选人。然而,这种技术官僚式的愿景成本高昂,而且可能缺乏必要的象征性力量,无法满足那些期望通过外交政策立即获得显著领导力的选民的需求。

未来的战略选择

自民党总裁选举不仅仅是更换石破茂的问题,它反映着日本政治走向安全化和明显右倾的深层轨迹。尽管高市、小泉和小林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包括鹰派的自主性、务实的联盟参与和技术官僚的韧性,但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将经济安全提升为外交政策的新基础,并加强与中国的战略竞争。这种趋同标志着日本全面背离战后对和平发展的承诺,取而代之的政策是强调威慑、供应链保护和更强硬的安全措辞。

同样重要的是这些候选人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以及他们个人的象征性举动,例如参拜备受争议的靖国神社。两者都表明,历史修正主义和保守意识形态正持续塑造日本的外交前景,并发出与邻国建立信任变得复杂的信号。台湾问题不仅被视为经济安全关切,更是日本是否愿意更公开配合美国和西方遏制战略的试金石,而这种姿态有可能加剧两岸紧张局势。与此同时,反复参拜靖国神社发出令人不安的信号,它破坏关系和解,并唤起人们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的记忆。

因此,无论谁成为领导人,都将继承远远超出国内政党政治的责任。下一任首相必须决定,日本是走建设性参与区域事务的道路,通过对话、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来维护稳定,还是走一条加深对抗、加剧冲突风险并更有可能复活曾给亚洲带来巨大苦难的军国主义危险倾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