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特朗普也不例外。然而,特朗普在中东接连点的几把火却次次烧到美国自己。特朗普本人好大喜功,缺乏综合、系统的中东战略,没有持久投入的战略决心,视精细的外交工作为简单赌博游戏。迄今,特朗普没有赌赢一次,反而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的长远利益。
2月4日特朗普在白宫接待内塔尼亚胡,提出“清空加沙”“接管加沙”的设想,这是特朗普点的第一把火。特朗普提出让加沙200万巴勒斯坦人移民国外,这比以色列极右翼政党的政策更极端。以色列最右翼的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人戈维尔说,特朗普的计划比他走得更远,“我主张自愿移民,他要把加沙所有巴勒斯坦人移走”。因为太过荒诞,“清空加沙”最终胎死腹中,但该计划已经产生实实在在的恶劣影响。以色列右翼受到鼓舞,政府拒绝接受临时停火协议,并制定了全面占领加沙城的计划,战争扩大和延宕已成定局,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利益。战争拖得越长,以色列就越孤立,美国要保护以色列就得付出更大政治成本。以色列右翼变本加厉,近期提出要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以报复英、法、加、澳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私下透露,美国不反对以色列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若此事最终落地,不仅“两国方案”难以迈步,美国推动的“亚伯拉罕协议”也将寿终正寝。
3月15日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展开大规模军事打击,宣称要恢复红海的航行自由,这是特朗普点的第二把火。2024年12月以来胡塞武装未曾袭击过境红海的“以色列相关”船只,美国此举似乎师出无名。结果,经过近两个月“二战以来最激烈的海上战斗”,美国并未占到便宜,不仅消耗了30亿美元军费,还损失两架单价6700万美元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七架单价3000万美元的捕食者无人机。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特朗普5月6日突然宣布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7月初胡塞武装一周内在红海击沉两艘船只,对此美国只是袖手旁观。确保“航海自由”是美国二战以来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这次竟然被小小的胡塞武装撼动。
5月12日特朗普出访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国,为美国寻求天文数字的投资资金,这是特朗普点的第三把火。表面看美国赢得盆满钵满,实际上特朗普再次被玩弄。美国号称获得3.6万亿美元投资承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落实。反观海湾国家,获得的却是实打实的好处:美国同意向沙特出售35亿美元空对空导弹,并考虑对其出售F-35战斗机;美国将放松管制,简化芯片出口禁令,考虑同三国单独签署芯片协议;美国不再强迫沙特与以色列建交;美国同意与沙特草签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迂回解决浓缩铀生产问题。为吸引虚构中的投资,特朗普在一系列重大安全议题上失守美国长期坚持的底线。对美国而言,中东最重要的议题是安全,而非经济利益,特朗普无疑是本末倒置。
5月13日特朗普宣布将“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给他们一个成就伟大的机会”,这是特朗普点的第四把火。随后,美国公开站在土耳其和叙利亚新政权一边,支持叙利亚建立一个中央集权政府,反对联邦制,要求库尔德人解除武装。然而,以色列不想要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叙利亚政权,它在军事上支持叙利亚德鲁兹人,道义上支持叙利亚库尔德人。3月和7月,叙利亚分别发生两次族群之间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内战风险若隐若现。对此,特朗普既压不住以色列,又镇不住土耳其,叙利亚国内和解没有任何进展。若叙利亚重返内战,伊朗和俄罗斯势力将再度回归,这恐怕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6月23日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这是特朗普点的第五把火。这可能是迄今为止特朗普在中东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成绩”,美国既有效摧毁了伊朗核设施,又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空袭只是延缓了伊朗发展核能的进程,并没有解决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本属于可控制、可管理的问题,伊朗确保处于一种核临界状态,但不越过核门槛,这样既不会招致军事打击,还可以同美以交易。此次伊朗没有越过核门槛,却遭到美以军事打击,这让未来伊朗的选择空间更小,它要么完全放弃核活动,要么下决心发展核武器,不可控风险大增。对此,美国没有提出任何政治解决方案,而是打完就走了。
此外,9月9日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哈马斯领导人的办公地点,特朗普事前未能制止。对于此次事件的过程,各方说法不一。但是从结果倒推,只有三种可能性。其一,美国事先不知情,以色列根本就没有通知美国,或是通知晚了,美国来不及反应。其二,美国事先知情,但是没有能力制止以色列。其三,美国事先知情,给以色列开了绿灯。无论哪种情况,对美国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加沙停火谈判被迫停止,美国在盟友中的信誉受损,沙特与以色列建交变得更加不可能。这些都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但却束手无策,只能被以色列牵着鼻子走。
在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美国既不想大规模投入,又想保持影响力,这就需要有高超的外交平衡术,而这恰恰是特朗普最缺乏的,美国成为输家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