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给经济车轮注入润滑油2022-02-28
大卫·兰普顿(David Lampton)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教授兼中国研究项目主管
这个世界需要思考,怎样才能以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向前发展,而不是让全球/区域贸易体系朝更封闭、经济效率更低的方向演变,让体系中合作的动机越来越弱。
- 2021年第四季度中美经济增长态势解析2022-02-21
张永军(Zhang Yongju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力度减弱,加上奥密克戎的蔓延抑制了消费需求且扰乱了供应链,美国经济增长将受到明显影响。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有较大调整空间,2022年有望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
《鱿鱼游戏》与中美追求共同富裕的竞争2022-02-18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正在追求一种有别于西方的共同富裕路径,希望通过探索提出一种新的中国方案。该方案将与拜登政府提出的“重建更美好未来”形成竞争,并共同引导国际社会将关注点拉回到本国的民生发展问题上。
中国高速增长的历史使命与新增长周期的政策空间2022-02-17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在中国,高速增长已完成其历史使命,新发展阶段和新一轮增长周期需要匹配经济增长的结构改革,综合统筹群体公平、代际延续和气候包容等多方面问题。
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并非自贸协定2022-02-16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印太经济框架”并非自由贸易协定框架,而是与美国现行的印太战略完全契合。美国想借此补足其“印太战略”缺乏经济支柱的短板。
- RCEP生效代表开放性区域主义的胜利2022-01-2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RCEP为全球开放性包容性合作、重振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但RCEP仍需在标准规则升级上作更进一步的努力。
奥密克戎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2022-01-19
厄尔•卡尔(Earl Carr) CJPA全球顾问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陆朋宇(Pengyu Lu) CEO办公室高级顾问兼全球研究分析师
古斯塔夫·安德森(Gustav Andersson) 高级全球研究分析师
新冠病毒变种奥密克戎的出现,对本已吃紧的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形成了冲击。
中国经济前景2022-01-19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未来是光明的,但中国必须保持经济开放。中国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可能在6%左右。与此同时,理性将占上风,与美国的热战将得以避免。
全球油气永久性减产是否会提前到来2022-01-06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油气行业面临多年未有的严峻局面,能源出口国、能源资本、油气生产企业对扩大投资生产越来越谨慎。全球化石能源消费峰值有可能提前到来。
- 2021年美国经济形势观察2021-12-31
余翔(Yu Xiang)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从2021全年美国经济走势和拜登政府经济议程推动看,美国经济正在摆脱新冠疫情的冲击,开启新的增长周期。而受到国内非经济议题和中期选情牵制,拜登明年在经济施政上的空间有限。
- 入世20年:中国不再是被动履约者2021-12-30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入世的20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多边规则体系的20年,也是中国从被动的规则接受者转向主动的规则塑造者的20年。
- 如何看拜登的印太经济框架2021-12-23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自从特朗普退出TPP并提出印太概念后,美国似乎就与传统的亚太经济合作轨道脱离了。这次拜登提出印太经济框架主要目的是解决政治问题,而不是真的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合作。
误读中国在WTO的记录有损全球贸易2021-12-15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
美国声称,中国经常违背其WTO义务,该组织对改变中国的行为无能为力。但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观点,且美国这种叙事造成的误解正在损害全球贸易体系。
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2021-12-02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遏制或孤立中国经济毫无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所有国家都会在全球化的倒退中成为输家。
- 全球复苏,无证据显示与中国经济脱钩2021-11-23
休·斯蒂芬斯(Hugh Stephens)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企业总是会选择具有竞争力并且可靠的合作伙伴,而中国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因此对大多数国家来说,除了少数专业领域,所谓“脱钩”更多的只是嘴炮,而非现实。同时,从动物蛋白到汽车、时尚配饰等,中国中产阶层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大规模的经济脱钩似乎不太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