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全球复苏和美国的贸易战2021-05-12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Group创办人
中国第一季度创纪录的表现将扩大其增长势头,并支撑全球经济前景。但新的贸易战有可能再次破坏全球复苏。
数字人民币登上全球舞台2021-05-10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中国正努力通过使用数字人民币,令自己成为数字货币的全球领导者。其最坏结果是瓦解全球金融体系,最好结果是建立起一个拥有同样货币锚的全球基础设施。
全球统一最低税率的背后是“竞争力锁定”2021-04-21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设定全球统一最低企业税率虽有助于打击全球多年存在的税收侵蚀和利润转移问题,但也会导致“竞争力锁定”,长期看是对一国税收主权的损害。
中国必须为全球创造可共享的财富2021-03-28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中国在过去20年里变得更繁荣了,但财富越多社会责任也越大。美国和中国必须开始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而不是互相争吵。
- 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重点2021-03-17
李稻葵(Li Daokui) 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十四五”期间的全球化可能是一种新型全球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呼吁、推动、维系的全球化。“十四五”的战略总目标是调整好中国经济发展状态,从过去在大程度上依赖外循环、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转到内外相对比较平衡的新发展格局。
- TikTok和微信在美国的前景2021-03-12
埃里克·哈维特(Eric Harwit) 夏威夷大学教授
特朗普应对中国影响力的强硬立场,使热门应用TikTok和微信在他任期最后一年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而他的前任也有在美国阻挠中国科技公司的历史。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基本原理和策略2021-03-12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由中国政府支持的数字货币有可能重塑全球金融市场,并彻底改变货币。
中美金融“脱钩”与“再挂钩”2021-02-2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美国频频在金融领域动用泛政治化的“行政令”对华发难,然而中国可以通过主动开放来应对这种金融封锁或金融“脱钩”,实现“再挂钩”。
2020年中国经济经受住考验2021-02-23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两国经济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有互补性,无竞争性。
中国能否以加入CPTPP为契机实现规则“突围”2021-01-0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已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贯穿“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意味着它在不涉及制度红线的一些重点领域将加速推进重大改革,并取得制度性突破。
开发全球首个主要央行数字货币2020-12-29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中国强劲发展的电子支付产业已经渗透到从街头小贩到年度报税的经济各个层面。中国当局希望利用所拥有的先进基础设施,推出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
中国决定加入CPTPP释放多重信号2020-12-17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中国决定加入CPTPP将有利于提高该协定的规模效应,并推动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改革。
中国可通过扩大支出加速经济增长2020-12-09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
2020年中国经济可能增长2-2.5%,表现远强于面临收缩的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中国仍面对严峻的挑战,应对之道只能是短期内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RCEP不是一个地缘政治框架2020-11-23
刘军红(Liu Junho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RCEP并不是一个地缘政治框架,而是突出自主发展、包容性发展,在相互成就的同时尊重各自的选择。
- 解读“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建议2020-11-16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为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方向与路径,主要有四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