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斯蒂芬·罗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

2022-04-28
7c20f4a98fc58833484aee6b2be9d0d6.2-1-super.1.jpg

预料中的全球经济前景下调周期已经正式开始了。IMF最新发布的半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传递了这一信息,且强化了几家知名私人预测机构早先所做的修正。

这次修正主要是因为乌克兰战争,其调整幅度颇大——2022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被大幅下调至3.6%,比IMF在6个月前预测的4.9%足足低了1.3个百分点。值得称道的是,IMF警告了这种情况即将出现,它此前在1月份发布的更新中已经向下修正了0.5个百分点。即便如此,回顾过去15年,这次修正在IMF每6个月一次的例行预测调整中也是第三大降幅。

2009年4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蔓延,IMF将当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4.3个百分点(从危机前预测的增长3%下调为直接收缩-1.3%)。当然了,由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IMF也将当年的增长预期下调了6.4个百分点(从疫情前预测的增长3.4%下调为直接收缩-3%)。在之前的这两个事例中,增长预测被大幅下调都预言了全球经济的急剧衰退,实际上,它们是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两次衰退。

然而,IMF和其他大多数预测机构都不认为,当前的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会让全世界陷入绝对衰退。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声称96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有望实现完美的软着陆。在最近将增长预期下调之后,目前对2022-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稳定在了3.6%,略高于1980年以来3.4%的平均水平。没有比这更平稳的着陆了。

但出于几个理由,这种想法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首先,预测者们在根据2021年的超高增速推断未来增长时过于乐观。根据1980年以来IMF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经济猛增6.1%,是记录中最强劲的反弹。但那是在2020年创下-3.1%这一最大记录跌幅之后出现的。正是疫情封控措施导致全球经济在2020年初几乎陷入停滞,重新开放,加上积极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成为了所有反弹之母。

预测者和投资者都在按目前的趋势推断未来,所以重要的是要看清2020-21年的异常波动,如此才能清晰地读懂可供推断的趋势。在这两年里,全球GDP年均仅增长1.5%,远低于官方的全球衰退阙值(普遍认为是2.5%左右)。不必说,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按照这种基本趋势进一步放缓,降幅超出软着陆的下行轨道,那么另一场全球性衰退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质疑乐观预期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所起的缓冲作用已被削弱。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远低于2010-19年时期的近8%。IMF的最新预测认为,中国2022-2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4.75%,只及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半数多一点。实际上,当年中国的强劲增长是防止2012-16年全球再次陷入衰退的唯一因素。如今与当时一样,如果没有更具活力的中国经济,全球经济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这就是今天的风险。由于中国目前面临着三重冲击——新一波疫情封控、持续不断的去杠杆化压力(特别是房地产业动荡不安)、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带来间接的战争损失——全球经济不可能再依靠中国获得恢复力。当然,这种切割是双向的。如果中国强化对俄罗斯的承诺,它将与这个“无条件的伙伴”一起陷入孤立。由于中国经济仍高度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这可能是习近平主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第三,全球增长放缓周期与全球通胀和利率大幅上升周期并行。软着陆的支持者们对其后果不屑一顾,随着通胀飙升至40年来高点,他们甚至漫不经心地谈论起“峰顶通胀”(peak inflation)。这种独出心裁的想法认为,既然现在的情况如此糟糕,那么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这种肤浅的算术论证没有抓住重点。由于3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飙升8.5%,到年底,这个关键的通胀晴雨表当然有可能大幅下降。但又能低到多少呢?低到足以把美联储从1970年代中期、1980年代初期以来最不负责的货币政策中拯救出来吗?

别指望了。尽管美联储现在语气强硬,但光说是没用的。金融市场预计未来6个月会累计加息约250个基点,到目前为止,美联储仅加息25个基点,或者说只兑现了10%。就算美联储如预期的那样,到今年11月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5%,名义政策利率也很可能远低于通胀率。

这意味着实际(经通胀调整的)联邦基金利率全年都将处在负区间,也即实际政策利率为负值的时期长达38个月,远超早先艾伦·格林斯潘、本·伯南克和珍妮特·耶伦治下的“适度宽松”时期的刺激力度。实际利率对于维持物价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评估全球商业周期风险时,其底线是实际利率上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有这些都凸显全球经济的下行风险正在形成。作为原华尔街的一名预测者,我非常理解大多数预测机构的心态,包括IMF那些才华横溢的专业人士,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考虑了绝大多数可能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认同并且相信,由于各国央行仍在实行令人瞠目的宽松政策,一个具有通胀倾向的世界正以某种方式光荣地滑向软着陆。但这样的美好场景真的会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出现吗?做梦吧。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Downside Risks to Global Growth”(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