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全球首个主要央行数字货币2020-12-29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查明纳德大学教授
中国强劲发展的电子支付产业已经渗透到从街头小贩到年度报税的经济各个层面。中国当局希望利用所拥有的先进基础设施,推出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
中国可通过扩大支出加速经济增长2020-12-09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
2020年中国经济可能增长2-2.5%,表现远强于面临收缩的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中国仍面对严峻的挑战,应对之道只能是短期内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解读“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建议2020-11-16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交流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为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方向与路径,主要有四个特点。
建设中国大市场须打破制度性壁垒2020-11-13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
中国强大国内市场的最终形成有赖于打破市场壁垒,破除阻碍国内国际市场有效畅通的制度性障碍。
- “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诠释2020-10-28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双循环”格局并非割裂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而是要进一步优化国内与外部世界的分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市场的机制建设与完善,实现内外经济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的“双循环”战略2020-10-16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当今中国的最大风险是经济上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中国必须继续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并尽其所能做出贡献。对于中国来说,完全的自给自足也许只会降低它的生活水平。
中国正迅速向数字经济转型2020-09-16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中国很可能是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承诺在十年内为由技术驱动的结构转型投入巨资。
中国经济向内大转变2020-08-20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查明纳德大学教授
在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寻求扩大国内市场。这不仅可以保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还能让中国摆脱“世界工厂”称号,成为最精细的全球消费市场。
解读中国经济弹性2020-07-03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如果以为强制技术脱钩、贸易制裁或强迫改变全球供应链会终结中国未来的经济扩张,就未免过于天真了。批评人士若是目光短浅,看不到这一点,那将是他们的损失。
全国人大传递出的信息2020-07-02
周小明(Zhou Xiaoming) 前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
中国故事是令人鼓舞的。虽然内部市场巨大,但中国却没有向内转,相反,它正以蓄势待发的经济为依托,更快更广地向世界其他国家开放。
对2020年中国GDP水平的预测2020-06-11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中国2020年的GDP水平取决于疫情过后的经济复苏速度和刺激措施是否到位。我们的预测是在剩下的三个季度里中国经济增长会大大高于正常水平。
中国靠什么稳住外资?2020-06-09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
未来的全球竞争归根结底是规则的竞争。“稳住外资”并非一个短期政策激励问题,它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需要更强有力的倒逼机制。
新冠疫情不会减少全球对中国的依赖2020-04-21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当一些国家趋于闭关自守的时候,中国仍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全球化。这种承诺所带来的贸易、投资和增长机会对新冠危机之后陷入困境的国家来说也许是天赐良机。
中国的COVID-19时刻2020-03-02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国际经济研究院杰出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
即使这种病毒被遏制,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竞争、技术破坏、气候变化、出现新疫情等风险也在逼近。所以,除了处理眼下的危机,中国政府还应准备着手弹性建设的改革。
当中国打喷嚏2020-02-28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教员
SARS时期的V型复苏轨迹将很难复制。在投资泡沫泛起的这些日子里,中国打喷嚏对长期自满的金融市场来说也许格外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