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马晓野 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创建院长

“共同富裕”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转向

2021-11-15

中国近来重新强调“共同富裕”,这是否意味着改革开放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政策出现转向?事实未必如此。

社会财富不平等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法国学者皮凯迪使用规范的方法研究了法国、英国和美国的不平等问题后,得出资本主义没能解决平等问题的结论。欧美的社会思潮转向进步主义,与这些社会在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之后产生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有很大关系。

中国没有做到共同富裕,但这与欧美发达国家分配不公的产生有着不一样的经济基础,这是一个基本差别。通过实践我们知晓,公有制是均贫富的制度基础,但并不是共同富裕的万灵药。我们还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实验搞明白了,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分蛋糕”式的均贫富并不适合社会生产的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或多或多少拖累生产者“做蛋糕”的积极性,导致社会生产效率的低下。在生产要素高度流动的国际环境下,“分蛋糕”与“做蛋糕”的政策平衡还会影响到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谈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改革,一般性的描述只讲“包产到户”,而海闻等细心的经济分析学者发现,当初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是始于“分蛋糕”。原来是交公粮卖余粮,农民基本被划定收成,改革后变成国家拿定收,粮食剩下都是农民自己的。这样“分蛋糕”空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时的农业生产困局迎刃而解。

而允许乡镇企业、私营经济发展,则是放开了“做蛋糕”的权利。通过政策调整让人们对“做蛋糕”有了积极性,同时资本的积累开始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也加快了。但是农业与制造业的价格“剪刀差”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滞后,这是任何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的难题。

纵观世界各种制度下的经济发展过程,在资本、劳动力和政府之间分配财富的时候,劳动力总是处于相对弱势,而且不得不在一定阶段容忍强势资本分得较大份额,或让“有为政府”多拿一些,但由此也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在中国,政府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工具。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中国的收入分配更多向资本和政府倾斜。而且,由于大量劳动力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他们不能充分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照顾,因此在“分蛋糕”时更处在弱势。

但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目前推动“共同富裕”的一大要素,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要有大的转变。国内外经济学家的一个共识是,下一阶段的中国经济需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而增长模式的转换,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由于中国的政策长期向公共积累和资本积累倾斜,劳动力一方分到的“蛋糕”不够大,不足以支持发展的快速转型。

因此,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强调“共同富裕”,是过往经济发展思路和相应社会分配制度的演进,是经济发展路径改革的续篇。它不应简单被理解为要建设福利社会,如果那样,就成了“分蛋糕”方式的改变。如果在理解和执行中走了样,搞成对资本的剥夺或“三次分配”的狂欢,还会伤及“做蛋糕”的积极性。这样的错误将是致命的,是改革的倒退。

外界的中国观察家根据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性质猜想,中国是否在搞劫富济贫?根据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分析和对社交网络的舆论观察,这一担忧似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只要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手段牢牢瞄准做大蛋糕,改革就应该是更多地向做蛋糕的权利方面发力。而专注于做蛋糕权利的改革,在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消费驱动潜力的同时,会真正帮助扩大经济内循环部分,会使得内外经济循环平衡发展,也自然会大大减轻出口压力,缓解外汇储备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还有助于减轻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张力。中美关系诸紧张因素之一的贸易问题,也会递次得到缓解。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会多层次的缓解国际关系的紧张因素。而且支持共同富裕的改革,在调整资本、政府和劳动之间的财富分配关系时,并不会受国际环境的掣肘。这也是与中国要求谈判加入CTPTT,接受某些多边纪律的意愿是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