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如何重建信任2021-07-22
鲁传颖(Lu Chuanyi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中美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乏善可陈,对抗却不断加剧。双方需在政策层面做出相应调整,释放建立信任的明确信号。
- 东盟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2021-07-15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虽然面对美国或明或暗的压力,但东盟国家纷纷表态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美国与中国制度对抗不可取2021-07-13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美国以制度对抗为驱动搞“民主联盟”,实际上是想用模块化联盟方式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同中国进行制度对抗不符合美国盟友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与中国打交道的诉求。
过度竞争不会让世界“更美好”2021-07-02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被认为是旨在抗衡“一带一路”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美国等国应真心实意地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困难,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与中国展开竞争的“角力场”。
美俄关系“暂时性触底”,中美应寻求竞争关系下的“暖和平”2021-07-01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美俄峰会对改善两国关系有积极意义,但将给中国带来一些压力,美国一定会把手中的战略资源转移到对华政策上,激化中美战略竞争的烈度。为此,中美需要创造更多的沟通渠道,努力寻求竞争关系下的“暖和平”。
接纳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2021-06-30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在美国主导单极世界秩序的时代,“绝对国家安全”对它来说或许是合理的。但在当今世界,企图“遏制和对抗”拥有不同价值观或不同制度的国家,而不是通过谈判来达成接纳它们的新的全球契约,则会引发冲突。
拜登遏华政策将比特朗普走得更远2021-06-29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经贸对话的重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关系回暖,反而是美国既不想完全放弃对华经济利益,更要腾出手来强化对华战略制衡的策略选择。拜登政府的对华遏制政策将比特朗普政府走得更远。
- 中美高层通话解析2021-06-28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中美关系互动仍处于不对称状态。内政问题成为美国反对中国的“新边疆”。目前美方仍没有诚意与中国解决双边关系中的真正问题,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还在犹豫彷徨中。
如何看美国参议员访台2021-06-26
朱松岭(Zhu Songling)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美台若不断挑战中国大陆民众的耐心,挑战中国政府的宣示和尊严,必然招致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拙劣的外交:拜登招募东盟对抗中国2021-06-25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东盟国家经常成为超级大国的冲突之所,但在全球舞台上,它们又一次次被更大的地区强国遮蔽。在与东盟成员国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局势骤然紧张,美国领导层将很难在那里找到热情的盟友。
G7与北约:既安抚华盛顿又避免与北京对抗2021-06-25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正如最近的G7和北约峰会所表明的,安抚美中两国的努力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 对《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的六点看法2021-06-24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法案标志着美国正通过立法形式开启全面遏华时代。美国将运用国家权力的全部领域,包括科技、外交、军事、贸易,与中国展开全方位、系统性的竞争,以打压中国的发展势头。
“老龄化”与中美关系2021-06-21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美两国均不同程度面临人口老龄化压力,这将给两国关系带来一些新变数。美国对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有战略错觉,但两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众多合作和营造共同利益的空间。
中美印需跳出地缘政治博弈陷阱2021-06-21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中美印三角关系需要放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和博弈加剧、国际权力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美印战略目标的契合催生了相互利用的准结盟关系。
需警惕有损中美关系的幻想2021-06-17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中国和美国都对对方抱有错误幻想,这些幻想是徒劳的,甚至是危险的。面对公众敌意的日益增加,两国政府必须努力相互理解,找到合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