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日益尖锐?2021-11-15
朱松岭(Zhu Songling)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越来越尖锐,这是由于美方的言行变化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若美国逼着中国的对台政策发生根本转变,不仅两岸问题难以用和平方式解决,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更无法得到保障。
- 中美关系中的叙事问题2021-11-09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几年前第一次提出,但一直没有得到解答,那就是:两国到底在争什么?如果答案不能让理性的人满意,他们难道不该坐下来进行务实的对话吗?
- 当下国际政治权力结构并非中美“新两极”2021-11-05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对中国将取代其领导地位的担忧是基于严重的战略误解。国际力量格局向多极化转变的道路可能漫长而艰难,但前景是光明的。
- 中美缓和:不能高估,也不应低估2021-11-04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双方似乎都意识到,两国关系模式的转变不可避免,而且已在进行当中。如果失控,如果滑向对抗,任何一方都不会受益。习近平主席指出,这应当是田径赛,而不是角斗赛。
- 联合国不应成为美国对华竞争的“角斗场”2021-11-03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而联合国正成为美国压制中国的主战场之一,这会进一步加剧国际体系的不稳定,造成《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空洞化”。
- 戴琦讲话折射拜登政府的实用主义2021-11-03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持久共存”、“重新挂钩”的表述,反映了拜登政府在面对国内执政压力和对华经贸施压无效情况下的实用主义政策倾向,但这种倾向仍属局部性、阶段性的,更无法改变对华竞争的长期战略规划。
- 美国和中国不会真想打仗2021-10-28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头条新闻总是喜欢暗示说,中美之间的对抗已迫在眉睫。但细究两国的经济关系和实际贸易状况就会发现,对于双方来说,挑起冲突显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中国为何不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2021-10-22
董春岭(Dong Chunl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竞争”这一口号不仅体现不了中美利益深度交融的客观现实,没有推动两国关系积极发展的意味,无法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定性,同时也会给拜登政府重新思考对华战略带来困难。
- VIE架构模式下的中美监管博弈2021-10-20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VIE架构的先天缺陷成为美国有意针对中国的筹码,中国应化被动为主动,明确VIE架构合法性,加强监管与司法协调,扩大互联网、电信等服务领域的开放,从根本上杜绝监管套利。
- 充分认识美国对华战略的“新两面性”2021-10-19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美国对华战略“两面性”的新特征主要体现为在没有放松对华遏制打压的情况下,对“危机管控”给予前所未有的战略关注。这源于美方对中美实力对比发展态势的深层焦虑,是它试图单方面为中美竞争设置框架的深层图谋。
- 中国梦游症2021-10-18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如果中美关系是一副扑克牌,美国人就该意识到自己抓的是一手好牌,不必因为恐惧或相信美国的衰落而唯唯诺诺。但即使有一手好牌,如果打得不好也会输掉。
- 数字贸易协议不应成为美国制衡中国新工具2021-09-30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数字贸易协议不应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工具,而应成为中美协调合作的新平台。
- 管理中美竞合需要三层外交架构2021-09-30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中美元首通话释放了稳定彼此关系的重要信号。但若无意改变不断加深敌意的行为方式,将不仅不能重建互信,反会催生更尖锐的对立情绪。中美双方需要充分利用已有渠道调整布局,争取实现彼此外交在“三层架构”上同步协调运行。
- 孟晚舟回归或可缓解全球数字地缘博弈僵局2021-09-29
鲁传颖(Lu Chuanyi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孟晚舟的回归应是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科技冷战”的修正,可被视为中美两国向国内及国际社会释放的一个积极信号,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博弈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
- 关注中产阶级2021-09-17
李成(Cheng Li)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中美两国在促进中产阶级发展方面所拥有的共同利益,应该成为当前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