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推动能源转型需符合自身实际能力2021-11-18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需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更要保持适度的能源安全水平,对内要避免激进、运动式的能源转型,对外则要结合自己的战略利益参与国际合作。
- “共同富裕”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转向2021-11-15
马晓野(Ma Xiaoye) 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创建院长
强调“共同富裕”,是过往经济发展思路和相应社会分配制度的演进,是经济发展路径改革的续篇。
- 被忽视的中国经济活力来源2021-10-13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许多中国问题观察家对该国前景感到悲观,认为它依然过于依赖西方的技术。但由于具备庞大联通的市场和卓越的学习能力,推动中国发展的创业冲动依然强烈。
-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应对复杂国际局面2021-08-12
陈德铭(Chen Deming) CCG名誉主席、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理事、前商务部部长
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正在涌动。作者谈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如何担当,以维系全球化趋势和捍卫自身发展权。
- 百年大党与中国经济奇迹2021-07-05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中共是全球屈指可数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政党之一,其他几个包括英国的保守党及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大陆的执政党。
- 中国亟待突破“碳中和”的强约束2021-05-27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碳达峰”、“碳中和”所代表的“碳约束”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各部门的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远远大于欧美国家。
- 中国GDP数据对美国的贸易来说是好消息2021-05-27
何伟文(He Weiwen)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
经济走强意味着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大大加快。对美国投资者来说这是大好机会,而且不会有损失。
- 中国经济、全球复苏和美国的贸易战2021-05-12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中国第一季度创纪录的表现将扩大其增长势头,并支撑全球经济前景。但新的贸易战有可能再次破坏全球复苏。
- 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重点2021-03-17
李稻葵(Li Daokui) 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十四五”期间的全球化可能是一种新型全球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呼吁、推动、维系的全球化。“十四五”的战略总目标是调整好中国经济发展状态,从过去在大程度上依赖外循环、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转到内外相对比较平衡的新发展格局。
- 中国能否以加入CPTPP为契机实现规则“突围”2021-01-0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已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贯穿“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意味着它在不涉及制度红线的一些重点领域将加速推进重大改革,并取得制度性突破。
- 开发全球首个主要央行数字货币2020-12-29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中国强劲发展的电子支付产业已经渗透到从街头小贩到年度报税的经济各个层面。中国当局希望利用所拥有的先进基础设施,推出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
- 中国可通过扩大支出加速经济增长2020-12-09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
2020年中国经济可能增长2-2.5%,表现远强于面临收缩的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中国仍面对严峻的挑战,应对之道只能是短期内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 解读“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建议2020-11-16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为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方向与路径,主要有四个特点。
- 建设中国大市场须打破制度性壁垒2020-11-13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强大国内市场的最终形成有赖于打破市场壁垒,破除阻碍国内国际市场有效畅通的制度性障碍。
- “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诠释2020-10-28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双循环”格局并非割裂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而是要进一步优化国内与外部世界的分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市场的机制建设与完善,实现内外经济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