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陈积敏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解读“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建议

2020-11-16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分析了中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为中国未来发展确立了方向,设计了蓝图,规划了路径。“建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明确了主要目标与原则方法,具有长期指导性与现实可操作性。“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战略意义重大。“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国家治理效能等方面的目标,并明确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基础与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是“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与行动指南;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实现路径;

坚持系统观念,这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此外,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改革发展稳定三大任务等等都需要统筹兼顾,系统推进。

第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精神与战略自信。“建议”并未对“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做明确规定,但从大目标的确定上可以看出,保证一定发展速度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中国拥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政治优势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机遇优势主要是就国际环境而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尽管变局中有挑战,但更多地是机遇。

第三,突出了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和与时俱进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是中国的两大基本国情,这决定了发展仍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理解“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关键词是“发展”,发展的内涵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三是普惠式发展,即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基础,可持续发展是动力,普惠式发展是目标,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第四,阐明了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从国内来看,中国发展能力增强,治理水平提升,社会大局稳定,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有鉴于此,中国应该而且可以把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己身上,“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挖掘、激发国内发展潜能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内生性增长动力。同时,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更好地实现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强调这种辩证关系既说明了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点与根本动力所在,也说明中国发展与世界繁荣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