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冷战认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2022-01-07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中美新冷战”论源于美国是冷战的绝对胜利者这一错误认知。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美方这一认知的转变。
美国聚焦中国带来的安全后果2022-01-07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随着“中国威胁”主导了美国当前的安全战略,一些地区大国会借机欺负弱小邻国,以考验美国的决心。但美国全球地位的下降也可能给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巨大好处。
- 冷静审视当前中美关系2022-01-06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美国遏制中国是一项长期战略,目前尚在初始阶段,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会进一步深化拓展。美国面临的危机主要来自国内,它需要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重新进行一次冷战,以重振国家精神。
中俄美互动:重建国际体系?2022-01-05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若现存的国际体系不能协调中国、俄罗斯的战略利益,那么寻求体系均势将是中国、俄罗斯的选择,国际格局则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制衡外部威胁2021-12-30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为了制衡外部威胁,中俄战略协作会更加频繁,直到全球和地区战略力量恢复平衡。
避免战争,但非常不安2021-12-29
阎学通(Yan Xuetong)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不应被定义为新冷战,而应是不安的和平。战争不太可能发生,但在未来的10年里两国将极其恐惧对方。
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2021-12-24
易凡(Yi Fan) 驻北京时事评论员
习近平主席与乔·拜登总统举行备受期待的会晤,让正在紧张关注着21世纪最重要关系走向的全世界感到宽慰。
- “民主峰会”预示意识形态问题成为中美博弈焦点2021-12-23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全面竞争,是美国几乎穷尽除战争之外所有对华遏制手段之后的无奈之举。意识形态竞争很可能成为未来一二十年中美关系最具对抗性的领域。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困境之源2021-12-15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主导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物质基础、组织基础、理念基础均遭到严重侵蚀,而主要挑战恰在于美国自身。
- 习拜会:接下来该做什么?2021-12-1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乔·拜登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终于举行了会晤,现在双方应当努力解决分歧并管控其他问题,以维护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 美国“民主峰会”的国内国际政治悖论2021-12-09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一个高度意识抽象化的“民主峰会”对解决实际问题意义有限,而且会导致美国国内政治进一步极化,以及国际政治进一步紧张。
“民主峰会”让世界审视美国2021-12-08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这场旨在让拜登落实自己竞选承诺的高调活动,或会进一步损害拜登政府的信誉度,同时加深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等国之间的裂痕。
如何看待美方声称“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2021-12-03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美国表态“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一是逐步接受“无力改变中国”的现实,二是阶段性缓和中美关系的需要,其中是否暗藏美国未来会变幻对华施压手法,更需要进一步观察。
美日经济安全同盟的三大自我陷阱2021-12-01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经济安全只能在经济增长和创新中实现,单纯依靠保护和军事同盟,不仅会阻碍正常经济活动,限制自身发展,还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全。
布林肯访非对中非关系的影响2021-12-01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在与中国争夺对非影响力方面,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布林肯与蓬佩奥只有手段上的差异,而无目的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