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美关系正常化50周年的历史启示

2022-03-07

1972年2月,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中美双方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发表《上海公报》,两国关系迈出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50年间,风云变幻,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方位增强,美国业已将中国视作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跌入50年来的最低点,由尼克松访华所开启的对华接触时代似已终结。

面对国际格局和中美关系态势的重大变化,重温过去50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于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关系能否重回正轨仍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美关系能否重回正轨,首先是双方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分歧。50年前,“共产党中国”与“美帝国主义”标签是两国国内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看待彼此的话语,而中美领导人正是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抛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分歧,方才实现了关系正常化。30年前,随着苏联解体与冷战终结,意识形态因素再次冲击美国对华认知,克林顿政府在是否将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的问题上一度犹豫不决,最终其采取了务实之举,避免因意识形态分歧而损害美国经济利益。今天,经过特朗普、拜登两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调整与重塑,中美关系呈现为两国在贸易、科技、防务、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广泛竞争或对抗。更令人忧虑的是,上述竞争局面似乎正在逐步演变为两个体制、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重温历史,美国应该充分汲取中美交往的有益经验,承认两国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差异,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之争的潜在重大危害,避免不断炒作、放大此类分歧,更要避免使之主导两国关系而损害两国利益。

中美关系能否重回正轨,关键还在于双方能否理性看待对方的利益诉求。回顾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的两国关系进程,两国的利益诉求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力对比的演进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相互调试各自利益诉求与利益冲突,成为过去50年中美保持交往、和平共存的一个基本维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激荡、交织共振,国际形势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后冷战时代”向“后疫情时代”的历史性过渡似乎已经展开。与此同时,中美国力对比态势向纵深演进,中国经济总量历史性地达到美国的75%,国际影响力在诸多区域和领域与美国形成“并跑”、甚至“领跑”之势。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力发展,都将意味着利益诉求的新变化。重温历史,美国当前应该充分认知时代之变,充分认识中国利益诉求的新变化,充分尊重中国在核心敏感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客观理性地处理两国关系中出现的利益碰撞。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应该放弃基于中国利益拓展源于寻求霸权、替代美国的所谓“长期战略”,放弃在全球层面展开对华围堵和利益竞逐的既有政策举措。

中美关系要重回正轨,更需要双方在存在共同利益的领域展开切实合作。过去50年,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不断保持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双方总能找到共同利益并展开有效合作,使之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动能。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初,中美充分认识在应对国际格局方面的共同利益,并将之落实于具体的对外战略布局,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世界”。2001年“911”事件之后,中国充分认识到恐怖主义对于自身以及国际安全的重大威胁,向美国提供了战略性合作。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中美秉持发展各自国家经济、确保世界稳定的共同利益认知,携手应对危机,带动中美关系在新世纪迈向新台阶。

在当前中美竞争的局面下,中美存在的共同利益领域仍然广泛,包括应对生物安全以及数字时代的各种新型安全威胁、应对新形势下此起彼伏的地区热点问题、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性挑战等等。如何在新时期平衡竞争与合作关系,如何就共同利益领域展开展战略性合作,应该成为当前一段时期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