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云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上海公报》是中美更是国际关系的成功创新

2022-03-07

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这个文件是中美两国结束敌对走向关系正常化的标志,也是中美关系过去50年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

不少人认为,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是中美两国为共同反苏结成准同盟,改变了全球力量对比,进而深刻影响国际关系的20世纪地缘政治杰作。笔者认为,苏联当然是中美接近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纪念《上海公报》如果仅仅聚焦这一点,则是对这个重要文件更广大和重要意义的忽视。

首先,《上海公报》是美国接受中国和亚洲国家倡导的处理国家关系基本规范的首次成功,为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以意识形态为主要框架看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际关系,结果亚洲发生的不是冷战而是热战。50年代,美国和中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60年代中后期美国又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不仅给亚洲民众造成极大伤害,也让美国经济衰退,社会分裂。

正如1967年10月尼克松总统在《外交》撰文所说的那样,“越南战争占领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亚洲的认知出现了扭曲”。尼克松以隐晦方式指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战后美国亚洲政策高度意识形态化,才导致它最终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

上海公报》中明确写入“两国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接受了中国等亚洲国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走出意识形态桎梏做出了巨大的“解放思想”的贡献。

 

 

 

第二,《上海公报》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实现了中美化敌为友,在推动各国的国际政治大觉醒进程中起到巨大的引领和鼓舞作用。例如对越南,美国的认识基础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即印支半岛一个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整个地区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向共产主义,因此它必须介入越南战争。

上海公报》开篇就以较大篇幅开诚布公地分别列出中美两国的分岐点,然后强调这些分歧不应影响双方发展正常关系。《公报》表明,通过相互尊重,以外交方式,是能够管控国家关系风险,实现国际关系稳定和发展的。中美关系解冻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原有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回归到理性主义,而这种变化对很多国家起到了引领和鼓舞作用。 

 

第三,《上海公报》为通过外交实践实现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是求同存异和高度务实的有机结合。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台问题的“一中原则”共识上。《上海公报》没有解决台湾问题,即使在中美进行建交谈判的时候,在对台问题上仍然存在巨大分歧,但正因为《上海公报》达成“一中原则”,让双方能够存小异而在1979年正式建交。如果一定要在完全解决台湾问题后中美再建交,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过去几十年中美关系的巨大发展。实际上,后来中国在处理领土争端时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新思路,与《上海公报》所体现的求同存异和高度务实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公报》也是外交史上的一个创举。

 

上海公报》的意义不仅在于奠定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更是国际关系理念规范和外交实践的成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