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布林肯对华政策讲话2022-06-08 解读布林肯对华政策讲话2022-06-08
 李良东(Li Liangdong) 北京评论员,红鸟传媒创始人、总裁
 - 布林肯讲话既是对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对华政策与行动的总结,也是在修葺辞藻后更成熟、更立体、更聪明、更具进攻性的行动纲领。但提供长远化解分歧与矛盾的方案,才是有远见和智慧的政治家所应承担的角色。 
- 从布林肯演讲看美国对华政策之变2022-06-02
 董春岭(Dong Chunl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布林肯的演讲标志着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定型。形成新冷战的基本要素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这篇演讲中。 
-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框架的演化与特点2022-06-02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更注重基础性、持久性、系统性和危机管控,虽然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显得更加理性温和,但其政策实践与政策宣示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也更为突出。 
 解读拜登访亚2022-05-31 解读拜登访亚2022-05-31
 沈丁立(Shen Dingli)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 拜登访亚的要点有三条。第一,分别拉拢韩日两国。第二,给印太战略增温。第三,择机再度宣示美军将“介入”对台湾的保卫。 
 从美国-东盟峰会看中美竞争共存之道2022-05-31 从美国-东盟峰会看中美竞争共存之道2022-05-31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 峰会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重经济竞争、轻意识形态、有限度的军事安全竞争有望成为未来中美在竞争中共存的一种模式。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台2022-05-31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台2022-05-31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上周发表了有关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演讲。虽然他列出了一长串中美政策问题,但政府现在必须积极制定一项综合战略,以应对北京方面持续不断的挑战。 
 “印太经济框架”能成功吗2022-05-27 “印太经济框架”能成功吗2022-05-27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 “印太经济框架”还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的框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鲜有成功的把握。 
 对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的几点看法2022-05-27 对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的几点看法2022-05-27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 布林肯演讲凸显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新两面性”。中美长期博弈的前景取决于两国谁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美国提出对华新战略面临多重制约2022-05-26 美国提出对华新战略面临多重制约2022-05-26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 乌克兰危机后,拜登政府面临着明确对华政策及国家安全战略的更大压力,有可能加速提出一项以针对中国为重点的新战略。 
 拜登日韩之行的深意2022-05-21 拜登日韩之行的深意2022-05-21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 美国总统拜登展开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访问韩国和日本,并参加在东京举行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第二次线下峰会。 
 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与亚洲多边主义未来2022-05-16 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与亚洲多边主义未来2022-05-16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东盟-美国峰会再次展示了过去几十年来,东盟在引领地区多边主义中所坚持的非意识形态化、非军事化和强调在互联互通中求发展的理念。 
- 欧洲应当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何种角色?2022-05-06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欧洲对华政策不应囿于俄乌危机,而应跳出俄乌看待中欧整体关系。欧洲更要认清战略自主在当下的宝贵价值。 
- 再议中美关系:“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2022-05-05
 贾庆国(Jia Qingguo)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近年来,中美关系急剧恶化,许多人担心中美两国会走向对抗甚至战争。本文认为,尽管在气候变暖、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合作抗疫等问题方面,中美可以开展合作,但以下五个因素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一是“修昔底德陷阱”效应,尽管这个说法本身存在较大问题,但中美两国都有不少人相信,因此,两国在南海、东海、台湾海峡问题上的冲突会继续发酵;二是体制和价值观差异效应,美国原来的对华接触派对中国政治没有向他们期待的那个方向发展有了强烈的挫折感。中美体制上的差异效应仍有扩大的趋势,这增加了两国务实处理两国关系的难度;三是特朗普效应,特朗普认为建制派没有维护好美国的利益,主张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挽回美国经济损失。特朗普虽然离任,但其政策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影响还在延续,包括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科技脱钩和关税问题;四是美国国内政治效应,在野党候选人当选,大概率会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的冲击。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共识以及美国执政党在国会的微弱优势决定了拜登要想在国内做成事,都需要在对华政策问题上维持强硬态度;五是中美双方负面互动效应,这一轮互动始于奥巴马执政后期,现在仍在继续。基于上述判断,短期内中美关系改善的空间将会有限,关系出现转折并走向接触与合作为主态势的可能性不大。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鉴于中美两国在众多双边和多边问题上有着共同而且重要的利益,并且中美对抗的代价巨大,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在一些问题上加强合作可以期待。 
 中国推动阿富汗问题解决 加大对大中东地区战略投入2022-04-26 中国推动阿富汗问题解决 加大对大中东地区战略投入2022-04-26
 傅小强(Fu Xiaoq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 在安徽屯溪举行的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为今后各方合力推动阿富汗由乱变治确定了努力方向。 
- 美国外交的务实主义与中美关系2022-04-20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美关系的稳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取决于务实精神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