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角色的问题2021-05-28
洪农(Nong Hong) 中国南海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就参与国际组织来说,大国的目标并不十分清晰。中美两国是会争夺影响力,还是能够培养合作的机会?只有后者才有助于推进健康的全球治理模式。
- 拜登的外交政策需要修正方向2021-05-26
查尔斯·库普钱(Charles A. Kupchan)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兼乔治敦大学国际事务教授
拜登政府把当今的地缘政治定义为民主与专制的冲突,其风险是既会让美国的对手更强大,也会削弱美国的盟友。这种“我们对抗他们”的做法将使我们无法应对共同的全球挑战。
- 工商界应作中美关系发展砥柱2021-05-24
傅莹(Fu Ying)
两国工商界有责任更多地站出来发声,为促进中美沟通发挥作用。大国基于不可靠信息制定政策是危险的,工商界有责任为建立保障两国经贸稳定合作的法律基础多做贡献。
- 美国对华战略中的另一种声音2021-05-19
王帆(Wang Fan) 外交学院副院长
美国对华战略中的另一种声音体现了更为精密的设计,有可能在对华战略评估中产生影响。它同时说明美国在对华强硬过程中是有成本下线的。
- 日本外交:在中美之间艰难走钢丝2021-05-18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近年来,日本保持平衡的做法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为安抚强大的邻国中国和长期的盟友兼保护国美国,东京微妙的平衡变得日渐难以维持。
- 中国与多边主义2021-05-18
傅莹(Fu Ying)
多边主义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多边主义不应是实现独家目标的手段。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通力合作将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 中美关系中的俄罗斯因素2021-05-17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俄关系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不同,这不仅基于各自国情的差别,更取决于当局的方针政策和政治意愿。美俄关系不取决于中国因素,中美关系也不取决于俄罗斯因素。
- 美中竞争的逻辑2021-05-13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衡量拜登对华政策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是这两个大国能否在其他领域激烈竞争的同时,共同合作生产全球公共产品。
- 如何制止中日关系“战略漂移”2021-05-12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要制止中日关系“战略漂移”,坚守四个政治文件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明确和巩固三个共同认知基础。
- 牛轭礁事件折射拜登政府插足南海新路数2021-05-11
陈子楠(Chen Zin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美国等域外国家围绕牛轭礁事件的言行,折射出拜登政府干预南海事务的一些新路数。
-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逻辑2021-05-08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通过坚持强调民主价值观和联盟的立场,拜登政府使其对华政策明朗化。与上届政府不同的是,拜登已经认识到必须通过国内投资来保持对中国的竞争力。
- 把什么装进中美合作的篮子2021-05-04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美在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既是促进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主要路径,也是管控分歧、抑制矛盾、防止“新冷战”的有效工具。当竞争性、对抗性突出的时候,谋划合作的主动性不应丧失。
- 日本核废水入海与美国的外交策略2021-04-30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日本决定排核废水入海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即期望这一行动能在东亚制造新的乱局,最终达到加剧中国和日本之间矛盾的目的。
- 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021-04-29
冯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美欧对华协调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欧盟30年来首次对中国实行制裁对中欧关系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但中欧之间的很多共同利益使双方之间仍存在重要的合作机遇。
- 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和平共处2021-04-29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与立场始终如一,即推动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模式。未来中美关系是迈进到合作性共处,还是恶化到敌对性共处,关键变量在于美国对华战略判断与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