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风险展望

2022-01-31

本文重点围绕2022年中国将面临的外部风险、可能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环境的主要驱动因素开展了研究。在撰写过程中,27位中国一线国际问题专家参与研讨、问卷调查等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影响中国外部安全的五大驱动因素、十大风险领域及具体风险情景。

受邀专家在研判风险时受到五个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后,对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环境构成关键影响;

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风险的主要地缘空间在台海和周边,特别是东北亚地区;

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全球宏观因素的影响波及中国外部安全的各个领域;

“一带一路”沿线中小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局势需要高度关注;

恐怖主义威胁是中国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

根据专家意见和相关数据分析,2022年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中有10个领域的风险需要关注,按照对中国的重要性排序如下:

第一,中国边境与周边海空域摩擦再现。

专家们的关注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美海空意外”, 即中美在中国周边海域、空域发生意外或者出现紧急事态。大家列举的可能情景包括,中美发生类似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或者2009年“无暇号事件”那种摩擦,抑或中美在西太平洋或者印度洋发生海上意外事件。二是“争议摩擦”,即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双边政治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在有争议的边界附近或者海域出现摩擦。

第二,涉华国际经贸冲突延续或者升级使得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更加消极。

在经贸领域,风险点主要有二:一是“贸易和投资规则”。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包括美国是否会延长对华“301调查”所涉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甚至使其“永久化”;美欧贸易技术委员会是否会出台双边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及其盟友是否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共同加强对外投资审查。

二是“能源资源安全”。如果全球石油价格继续大涨大跌,或者中澳经贸关系持续恶化,会对中国的能源供给造成何种影响;中国在获取开发新能源所需关键矿产时,是否会更频繁地受到西方国家使用诸如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非经济标准设限设卡。

另外,发达国家在产业链“去中国化”方面相互勾连,推动民生产业链布局从“即时生产”转向“以防万一”,也在排序中居于靠前位置。

第三,全球挑战持续政治化引发全球公域出现重大安全事件。

风险点主要有二:一是“西方利用全球问题炒作中国威胁”。可能前景包括中国对煤炭的使用被进一步污名化,能源政策承受更大压力;发达国家洗脱排放问题上的“历史责任”,中国在减排问题上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与小岛国利益分歧加剧;西方媒体恶意炒作中国南极立法、公海商业捕捞等问题。

二是“全球公域发生冲突或者意外”。例如大国卫星相互抵近侦察并造成碰撞,空间碎片造成意外等。

第四,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影响中国利益。

东北亚地区多个安全热点均对中国安全构成持续冲击和威胁。关注度最高的风险点是“中日关系”,特别是日本经济、安全政策变化可能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可能情景包括日本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经济安全保障相关法案,引发与中国关系的紧张;日本从政治角度出发拖延中国加入CPTTP;日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在钓鱼岛、台湾及历史问题上再现出格言行,对双边关系造成冲击。

第五,政治观念的对立导致大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大国关系层面,经过所谓“民主峰会”和部分国家“外交抵制冬奥会”闹剧之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矛盾可能进一步上升,尤其是西方将中国与俄罗斯绑定,不断构建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小圈子”。

2022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或因乌克兰等传统安全问题继续恶化,并引发外交战和经济制裁战的升级,西方进一步固化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联盟,使中国外部环境更加恶化。

在大国国内政治层面,西方各国内部意识形态极化严重,法国大选尤值得关注。如果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当选,可能冲击欧洲政治稳定,并牵动法对华政策与中欧关系变化。

第六,外部势力干预加剧台海紧张局势。

专家们虽普遍认为台海紧张局势升级可能触发危机,但其重要性排序在十大风险领域中居中间偏后位置。对于这一结果及其在战略和政策层面的意涵,值得思考与讨论。风险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美方持续升级与台湾当局的实质关系,助台拓展'国际空间'”。可能情景包括美国国防部邀请台以观察员身份参加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增加在台海军陆战队人数;美更多现任高官、国会议员或者前政要访台;美帮助台当局在更多国家设立“代表处”,甚至鼓动部分国家与台当局“复交”等。也有专家认为,个别欧洲国家可能在台湾问题上突破现状,冲击“一中”原则,例如同意对台军售等。

二是“台海发生军事意外”。例如美军可能提升在台湾海峡海空域飞航频次,导致解放军与美军在台周边海空域发生意外事件,这一情景排序十分靠前。专家们也提到美盟友与中国在台海周边海空域发生危机的风险,但排序靠后。

第七,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紧急事态。

在科技安全领域,新兴技术带来的网络安全系统性风险受到压倒性的高度关注。专家们认为,2022年北约国家、印度、美国均存在与中国发生网络冲突的可能性,但其重要性依次递减。2021年7月,北约前所未有地就“中国网络攻击”发表共同声明。近年印度的网络能力和攻击活跃度都在快步增长,2021年四方安全对话(QUAD)多次强调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这些态势都使得专家们更加担心网络空间冲突。

此外,中国国内若出现大规模严重数据泄露事件,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群众广泛使用的某些“国民级应用”出现数据外泄,也将造成严重安全影响。

第八,新冠疫情延续引发连锁反应。

专家们认为,2022年新冠疫情延宕将继续冲击国际政治经济,对中国构成安全风险。专家们最担心的是疫情产生的政治和治理连锁反应。例如疫情延续可能激化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规则之争;由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不能解决,部分欠发达国家将出现政治、经济或社会危机,进而波及中国外部环境的稳定。不过,专家们认为疫情本身大规模恶化甚至失控而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不大。

第九,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金融风险。

专家们认为,2022年可能出现美国股市大幅下挫、世界主要经济体长期利率快速上升、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遭遇更多阻力等挑战,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将开始调整“短期保持经济刺激”和“中长期收紧财政货币政策”之间“搭配关系”,可能对其他经济体以及债券、股票和汇率等市场产生外溢性冲击。对当前突出的“发达经济体通胀失控”问题,专家们对其风险的担忧程度并不高,认为随着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应用,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可能有所缓解,而发达经济体管控和疏导通胀的能力也较强。

第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致使恐怖主义抬头。

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以及恐怖主义政治化倾向可能影响中国的海外利益。非洲、中东、南亚是受关注的主要地区,可能情景包括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因国内政局、经济活动以及疫情、气候变化等原因,出现国内矛盾激化并在地区产生外溢效应;黎巴嫩等国经济社会局势失控,外部势力介入,引发武装对抗和冲突;伊核谈判进展不顺,美伊关系再度紧张甚至发生冲突;印巴军事对峙升级;阿富汗局势突变。

在恐情方面,专家们认为恐袭仍构成一定程度威胁。可能的情景有,恐怖组织政治化趋势增强;印控克什米尔发生较大规模恐袭或骚乱;“伊斯兰国”死灰复燃;“巴塔”“俾路支解放军”等巴基斯坦国内恐怖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发动恐袭;“三股势力”自阿富汗外溢,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