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盟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2021-07-15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虽然面对美国或明或暗的压力,但东盟国家纷纷表态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 “后疫情”时期中国需打破“赢者的诅咒”2021-07-14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后疫情”时期人类将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国家交往、全球流通、边境管理、经贸依存的模式都会相应发生改变,已占得先机的中国不能被动于后手,需要警惕并打破“赢者的诅咒”。
- 美欧对华政策的异同2021-07-13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从系列峰会可以看出,美欧三位一体的对华政策各有侧重,美国以竞争和对抗作为对华政策的主基调,而欧盟则强调对华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 美国与中国制度对抗不可取2021-07-13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美国以制度对抗为驱动搞“民主联盟”,实际上是想用模块化联盟方式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同中国进行制度对抗不符合美国盟友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与中国打交道的诉求。
- 美俄关系缓和能分化中俄吗?2021-07-02
崔磊(Cui L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俄罗斯希望在中美之间游走,实现利益最大化。美国能做到的只是争取稳住俄罗斯,防止其坏了美国对华遏制的“大计”。
- 过度竞争不会让世界“更美好”2021-07-02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被认为是旨在抗衡“一带一路”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美国等国应真心实意地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困难,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与中国展开竞争的“角力场”。
- 美俄关系“暂时性触底”,中美应寻求竞争关系下的“暖和平”2021-07-01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美俄峰会对改善两国关系有积极意义,但将给中国带来一些压力,美国一定会把手中的战略资源转移到对华政策上,激化中美战略竞争的烈度。为此,中美需要创造更多的沟通渠道,努力寻求竞争关系下的“暖和平”。
- 接纳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2021-06-30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在美国主导单极世界秩序的时代,“绝对国家安全”对它来说或许是合理的。但在当今世界,企图“遏制和对抗”拥有不同价值观或不同制度的国家,而不是通过谈判来达成接纳它们的新的全球契约,则会引发冲突。
- 拜登遏华政策将比特朗普走得更远2021-06-29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经贸对话的重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关系回暖,反而是美国既不想完全放弃对华经济利益,更要腾出手来强化对华战略制衡的策略选择。拜登政府的对华遏制政策将比特朗普政府走得更远。
- 中国周边外交的难题与破题2021-06-29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鉴于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二元结构的现实性,中国周边外交需展现亲和力、包容性、开放性、和平性及塑造力。客观认识美国因素与中国因素的作用,对维持地区和平与发展尤为重要。
- 美俄之间的较量2021-06-28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至少从2013年开始,美俄两国就处于某种“交战状态”。
- 中美高层通话解析2021-06-28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中美关系互动仍处于不对称状态。内政问题成为美国反对中国的“新边疆”。目前美方仍没有诚意与中国解决双边关系中的真正问题,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还在犹豫彷徨中。
- 拜登访欧不会改变欧洲“战略自主”决心2021-06-28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董一凡(Dong Yif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拜登时代的跨大西洋关系较特朗普时代大为改善,欧盟亦主动在重要议程上谋求与美国协调政策。但欧洲清楚“美国优先”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为此欧洲将从增强自身实力出发,在中美竞争背景下探索一条既能稳定跨大西洋关系又能谋求战略自主的道路。
- 拜登执政的深层挑战正在显现2021-06-26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拜登执政开局总体平稳并有所建树,在外交布局中,中国因素成为其政策推进的重要牵引力。但美国政治社会中的深层矛盾将极大制约拜登任内的施政成效。
- 如何看美国参议员访台2021-06-26
朱松岭(Zhu Songling)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美台若不断挑战中国大陆民众的耐心,挑战中国政府的宣示和尊严,必然招致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