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孙成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俄乌冲突重塑拜登对俄政策

2022-04-19
孙成昊.jpg

俄乌冲突重塑了拜登政府的对俄政策。如何评估这种政策调整?这种调整对欧洲和中国又有什么影响?

拜登执政之初,美国对俄政策比较务实理性,并没有像往届政府一样追求“重启”(reset),而是更强调与俄罗斯建立“稳定可预期”的双边关系。因此,拜登政府这一阶段的对俄任务是“消毒”和“止损”,尤其是在前任的“通俄门”风波之后,尽量减少美国国内政治对两国关系的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标,拜登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和军控合作来稳定美俄关系。2021年6月,拜登在访欧之行的最后一站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加强了战略沟通,达成了一些共识,包括启动双边战略稳定对话。军控领域也一度成为美俄难得的合作点。拜登执政之初,两国同意《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至2026年。在日内瓦会晤之后,双方开启了战略稳定对话,截至2022年1月已经举行了三轮,取得了一定成果。

然而,俄乌冲突彻底改变了拜登政府的对俄政策,也让对俄的“稳定可预期”目标无法实现。从目前情况看,拜登政府的对俄战略目标已经转向“以压促变”,其核心也从如何为两国关系“止损”转向如何给俄罗斯造成更多损失。美国试图促使俄罗斯变化至少包含两个目标,最低目标是迫使俄罗斯尽快在对乌克兰政策上改弦更辙,最高目标则是希望俄罗斯出现政权更迭,这一点体现在拜登2022年3月访问波兰时的“失言”:“普京不能继续掌权。”

战略目标的变化自然会带来具体政策调整。俄乌冲突之后,美国从多个层面加大对俄极限施压的力度。在经济方面,美国联合盟友及伙伴对俄罗斯施加了所谓“毁灭性”制裁,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如在金融领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冻结资产等,在贸易领域颁布禁止进口和投资俄能源的行政令、实施出口管制等,还在体育、文化等领域禁止俄罗斯人员参加赛事或者文化活动等。

在军事方面,尽管美国多次强调不会直接军事介入俄乌冲突,但也借机激活北约,通过向北约东翼扩军加强对俄罗斯的威慑能力。2022年3月,拜登任内第三次访欧,出席北约峰会,再次强调美国对北约的承诺。针对俄乌局势变化,北约还宣布将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新设4个多国战斗群。

美国如此迅速且果断地调整对俄政策,不惜将两国关系推向危险的未知水域,不仅仅因为俄乌冲突本身,也在于美俄之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这也是美俄此前经历数轮“重启”却从未真正实现关系本质改善的原因。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根近期撰文所言,“俄罗斯的决定是对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扩展冷战后霸权的反应”。无论美国在冷战后是否有意推动北约的挑衅性东扩,还是中东欧国家受到美国吸引而更主动加入北约,北约事实上不断挤压俄罗斯所认知的战略空间,刺激了俄罗斯一直以来的不安全感。因此,对欧洲地缘政治高度敏感的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并不无辜。而当前的俄乌冲突只会让美俄关系更加难以走出僵局、实现战略和解。

拜登政府对俄政策调整也将对欧洲和中国产生影响。欧洲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受害者,承受的伤害远远超过美国。欧洲对俄政策也跟随美国发生了明显调整。然而,俄罗斯始终是欧洲搬不走的邻居,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欧洲并不希望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彻底陷入僵局,不愿持续承受与俄罗斯关系恶化所带来的冲击。

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欧洲和美国在大方向上保持基本一致的步调,但在具体措施上,尤其在能源领域出现较大分歧。这是因为德国等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一直保持较为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面对俄乌冲突,这些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也不愿以大幅度牺牲本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代价来支援乌克兰。

但无论如何,欧洲对俄政策的灵活性将受到巨大削弱。俄乌危机虽然不会打消欧洲谋求战略自主的想法,但欧洲目前在安全领域只能与美国进一步绑定。随着美国对俄政策不断僵化,欧洲也将被绑上美国打压俄罗斯的战车,美俄关系的恶化也会导致欧俄关系难以复原。

对中国的影响则更为复杂。俄乌冲突之前,美国对中俄就采取了“两个拳头打人”的策略,将中俄视为美国主要的两个战略竞争对手。俄乌冲突之后,美国将中俄捆绑施压的战略手法更加清晰,从隐晦的战略设计转向明确的政策主张,试图将中俄抹黑为“邪恶轴心”,希望让其他国家看待中国时能加上俄乌冲突的“滤镜”。

从长远看,俄乌冲突以及美国对俄政策调整不会改变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长期性和全面性。美欧现在确实释放了一些对中国的正面期待,希望中国在解决俄乌冲突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或许为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打开了机遇之窗。然而,如果俄乌危机长期化,随着美国前期对乌克兰和欧洲的投入逐步到位,欧洲日益摆脱当前的恐慌状态,美国下一步战略竞争重点对象不会是欧亚地区的俄罗斯,而仍将是“印太”地区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