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昭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从“霸权修复”视角看拜登政府对华战略虚实

2022-01-21
中文图片.jpg
点击阅读最新一期《中美聚焦文摘》第32期

拜登执政已近一年,无论是上台之初就立即着手各领域对华政策审议,还是渲染“中国将吃掉美国的午餐”以求反向推动国内建设升级,“像激光一般聚焦中国”已不仅是某些美国政客的口头禅,更是拜登政府实实在在推进的核心事项。

目前,中美两国战略界的一种普遍看法是,拜登政府基本承续了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并添加了许多更具压迫力的举措。的确,拜登政府继续用“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维持对华系统性压力,还更多地动员盟友伙伴针对中国,这些做法反映了其总体认同前任政府对中国“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不过,作为自由派精英主掌的治国集团,拜登政府的政策理念同其前任政府之间仍有较大差异,其对华战略的一些深层逻辑需要再审视。

把脉拜登政府的内外施政,关键在于理解其“重建更美好未来(Build Back Better)”这一核心执政理念。“未来”尚未到来,何言“重建”,并且还要重建得“更美好”?其实,拜登政府眼中的“更美好未来”,植根于对美国往昔强盛的怀念,是试图恢复那个拥有大批稳固中产阶级、政治经济实力超群、能极大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美国。换言之,拜登政府要在重新评估内外战略环境的基础上,修复国力根基和对外影响力,令美国的“自由霸权”继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崇信美式自由民主的拜登及其执政团队,即便不情愿地承认美国目前存在缺陷,也并不认为这是美国体制在走下坡路,反而很大程度上将之归因为“外部非民主力量”所为。由此,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证明美国的体制和霸权仍然“有用”,对内仍能支撑国力优势、对外仍具制度吸引力。

从这个逻辑看,拜登声称“不打新冷战”、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等言论就很值得寻味了。所谓“不打新冷战”,背后反映的是拜登政府意识到对华复演冷战对修复霸权并无太多好处,反倒会承受经贸利益受损、引发意外冲突等高昂成本,不意味着其会完全抛开过往对苏博弈经验来展开对华竞争。事实上,根据美媒披露,拜登政府已决心用“战略竞争”定义当前对华关系,而上一场美国以“战略竞争”定义的大国较量,正是美苏博弈;拜登政府强化美日澳印“四边机制”的制华意味、抛出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搅动地区战略稳定,无不体现挑动“阵营对立”的冷战思维。而美方之所以表态“不改变中国体制”,离不开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面对美方无理打压的坚决斗争令其认识到“中国不可被改变”。同时,这一表态亦可视为美方出于节制霸权成本、暂缓竞争调门的托词。拜登政府费尽心机希望展现美国体制的“优越性”,在涉港、涉台、涉疆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干涉有增无减,很难想象他们会就此改变对中国制度和道路的看法。

经过一段时期的思索和论争,美国朝野对中国意图的评估基本达成共识,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战略精英都认为中国希望“取代美国以领导构建有利于自己的世界秩序”,这个“臆想中的对手”为拜登政府的“霸权修复工程”提供了理由。美国修复霸权不可能一日功成,对待中国自然也要“长期博弈”。当然,“长期博弈”也不会一成不变,比如,若未来美国保守派势力再度掌权,他们对中国的施压可能更加激烈,毕竟他们中很多人已然将中国视为须臾不可放松应对的“生存性威胁”。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拜登还是美国以后的执政者,都不会坐视霸权流逝,通过聚焦对华竞争持续谋求“霸权修复”将是他们的重要策略。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切危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压力行动”,无论其打着何种旗号、出于何种目的,中国也都必将作坚决有力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