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吴白乙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

“欧洲之门”与世界变局

2022-02-28
1645758881033.jpg

欧洲时间2月21日夜,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全国视频讲话并签署法令,宣布承认乌东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独立,并将派军进驻开展“维和”行动。对此,美英法及欧盟等相关方面予以强烈谴责,同时出台拟定的“制裁”方案。

目前,事关未来局势发展的看点至少有三:一是联合国安理会将就此做出怎样的决议;二是美欧及北约是否加大对乌军援,甚而借机同样派兵“维和”;三是美俄领导人如何互动来管控危机。对上述焦点排序的逻辑解释是,尽管联合国对大国任性的约束力有限,但大国仍需要在这个外交舞台上为自身行为博取最大的合法性,否则就会因道义力量不充分或不可持续而陷于孤立境地。

2003年美国未能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而发动对伊战争,造成彼时美欧嫌隙增大,其后遗症至今未消。由于俄罗斯是“五常”成员并拥有一票否决权,安理会难以达成任何对俄谴责和制裁的决议,美欧就不能“借道钟馗打鬼”,只能在自家的小圈圈里打转。如果只是加大对乌军援,估计形势难以扭转,因为过去数年乌克兰军队与顿巴斯地区的非正规武装交手尚无法取胜,如今就更难抵御正面存在的强势俄军了。到目前为止,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对俄反制措施还限于经济与外交领域,在军事上仅有增派驻欧美军以及美国内防御戒备升级等姿态,表明美国和北约仍未准备诉诸武力冲抵来自莫斯科的“悍马”。下一步,即便通过已加入北约的中东欧国家部队入乌“维和”,也会越过美欧早已内定的红线,无异于提前将乌克兰“北约化”,导致俄罗斯与美欧再度迎头相撞。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欧是最直接的利益攸关者,却为何难以对俄做出最强硬的反应呢?首先,它们明白当前这个国际秩序还是对自己更有利些,如果冒险与拥有庞大军力及核武库的俄罗斯硬杠,代价要远高于维持这个旧秩序,且后果可能是自身优势更快跌落。其次,它们的道义底气确实不足。冷战结束后,美欧的对俄政策表现可归纳为四个成语——“趁火打劫”,“言而无信”,“得寸进尺”和“咎由自取”。北约一再东扩严重压缩了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国家的传统地缘安全空间,也直接导致其丧失对西方国家的战略信任。作为这一历史过程不同阶段的见历者,无论是乔治·凯南,还是威廉·佩里对西方采取的外交诡计及后续冒进政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持有清醒的预见。再者,美欧的战略关切和利益盘算差异增大,华盛顿全球战略东移并将对华制衡作为优先目标,不愿在相对可控的欧洲一翼过度投入,更不想被乌克兰问题干扰其斗争大方向。法德等欧洲大国看破美国人“心猿意马”的本质,要在“战略自主”和“靠美抗俄”两大目标之间玩平衡术,还要在东西欧团结和对俄能源合作等现实利益上做艰难取舍。最后,正如普京一再表示,俄多年经受西方的经济制裁,其耐受力已然提高,民众对解决俄乌关系乃至俄欧安全保障协议的立场与官方一致。

鉴此,尽管乌克兰作为地理上东西欧的传统屏障和文化区隔的首要大门,美欧在巨大风险之下应会选择相对退缩的权宜之计。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前景将遥遥无期,这个内部势力各行其是和处在外部大国博弈夹缝里的国家,仍会是欧亚大陆政治板块上最显眼的一处“溃疡”。

乌克兰危机无疑还将持续,这不仅由于美俄欧乌等各方的矛盾无法调和,也反映了21世纪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进入剧烈调整期后必然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趋势。在本质上,这一趋势是“新旧动力混合”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等西方大国不能摆脱冷战思维,企图依靠旧的“集体安全”机制维护霸权,进而成为主要地缘安全失衡性挑战的策源地,也进一步压抑了新时代国际安全治理系统向“共同安全”的正确方向更替。西方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安全形势,如果听任这一落后的旧思维、旧范式泛滥下去,将不仅引发更多的传统及非传统安全风险,其自身也难免陷入被反噬、被惩罚的厄运。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所有关涉方和旁观者对于乌克兰危机持续释放的“蝴蝶效应”应保持必要的警惕,切实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公正、合理、和平地解决这一国际安全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