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际秩序的卢比孔河2022-06-16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在乌克兰东部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方面的军事进展显然并不顺利。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抵抗异常顽强。目前,战事……
-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的一项政治安排2022-06-10
汪婉(Wang Wan)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理事、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核心理念是与整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拥有共同愿景,但其核心目标却排除本地区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矛盾,这是该战略的致命缺陷。
- 乌克兰战争与国际秩序观的重构2022-06-08
肖斌(Xiao Bin)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政治学博士
国家在不得不面对恶性国际秩序时,不仅要善于与狼共舞,更要选择符合世界现代化文明的发展道路,努力创造不战而胜的机会。
解读布林肯对华政策讲话2022-06-08
李良东(Li Liangdong) 北京评论员,红鸟传媒创始人、总裁
布林肯讲话既是对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对华政策与行动的总结,也是在修葺辞藻后更成熟、更立体、更聪明、更具进攻性的行动纲领。但提供长远化解分歧与矛盾的方案,才是有远见和智慧的政治家所应承担的角色。
- 从布林肯演讲看美国对华政策之变2022-06-02
董春岭(Dong Chunl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布林肯的演讲标志着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定型。形成新冷战的基本要素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这篇演讲中。
-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框架的演化与特点2022-06-02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更注重基础性、持久性、系统性和危机管控,虽然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显得更加理性温和,但其政策实践与政策宣示之间的矛盾与差距也更为突出。
解读拜登访亚2022-05-31
沈丁立(Shen Dingli)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拜登访亚的要点有三条。第一,分别拉拢韩日两国。第二,给印太战略增温。第三,择机再度宣示美军将“介入”对台湾的保卫。
从美国-东盟峰会看中美竞争共存之道2022-05-31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峰会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是,重经济竞争、轻意识形态、有限度的军事安全竞争有望成为未来中美在竞争中共存的一种模式。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台2022-05-31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上周发表了有关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演讲。虽然他列出了一长串中美政策问题,但政府现在必须积极制定一项综合战略,以应对北京方面持续不断的挑战。
“印太经济框架”能成功吗2022-05-27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印太经济框架”还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的框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鲜有成功的把握。
对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的几点看法2022-05-27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布林肯演讲凸显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新两面性”。中美长期博弈的前景取决于两国谁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美国提出对华新战略面临多重制约2022-05-26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乌克兰危机后,拜登政府面临着明确对华政策及国家安全战略的更大压力,有可能加速提出一项以针对中国为重点的新战略。
拜登日韩之行的深意2022-05-21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美国总统拜登展开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访问韩国和日本,并参加在东京举行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第二次线下峰会。
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与亚洲多边主义未来2022-05-16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东盟-美国峰会再次展示了过去几十年来,东盟在引领地区多边主义中所坚持的非意识形态化、非军事化和强调在互联互通中求发展的理念。
- 欧洲应当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何种角色?2022-05-06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欧洲对华政策不应囿于俄乌危机,而应跳出俄乌看待中欧整体关系。欧洲更要认清战略自主在当下的宝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