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的新计划2020-10-03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从“中国制造2025”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务实或战略性政策及项目常常被世界曲解为不光明正大,或具有破坏力。对中国新的五年规划也同样如此。
- “一带一路”有可能实现多边化吗?2020-09-25
邹思云(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学、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抱负不凡的追求,可能被误解为掩饰中国扩大自身利益的幌子。无疑,中国首先要帮助自己,但“一带一路”确实为各国政府带来了通过公平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机会。
中国正迅速向数字经济转型2020-09-16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中国很可能是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承诺在十年内为由技术驱动的结构转型投入巨资。
三种资本主义2020-09-09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资本主义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形式,中国并不是例外。中国的资本主义通常被称作国家资本主义,它既没有“不正常”,也并不“充满敌意”,只不过是成功实现工业化的一连串国家发展主义项目中的最新一例。
“数字丝绸之路”能否推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2020-08-26
邹思云(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学、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有可能带动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的经济复苏。在评估这一计划所带来的机会时,需要在经济潜力与安全考虑之间取得平衡。
- 中美之间需要一场有限目标的对话2020-08-21
马晓野(Ma Xiaoye) 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创建院长
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的低点,部分原因是在相关具体行动的战略意义上存在过分解读的空间。通过实质性对话争取压缩模糊地带,不放任过度解读和误读的空间,会有收敛矛盾的作用。
中国经济向内大转变2020-08-20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在全球性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寻求扩大国内市场。这不仅可以保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还能让中国摆脱“世界工厂”称号,成为最精细的全球消费市场。
替代特朗普微信禁令的更佳方案2020-08-18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
正在与中国科技公司作战的特朗普政府如今又把目光转向中国主要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微信。然而,这种封杀说明美国再一次让偏见凌驾于合理的决策之上,它让美国付出的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Tik Tok之战有可能让美国蒙受损失2020-08-13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
特朗普强迫Tik Tok出售给美国买主的做法有可能产生极大风险,尤其对美国公司来说。如果他视国际商业规则为无物,那么这些规则便不复存在。
中美企业应践行严格的ESG标准2020-08-03
陈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国驻亚洲开发银行代表
阿比纳夫·希塔拉曼(Abhinav Seetharaman)
经济艰难时期,采用或遵守严格的ESG标准及承诺变得愈发困难。然而,随着经济衰退的威胁迫在眉睫,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生计显得更有必要。
新冠疫情对“一带一路”的影响2020-07-30
邹思云(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学、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疫情过后,“一带一路”依然会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特色。这场大流行甚至有可能开辟新的投资途径。
经贸关系仍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2020-07-21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美两国经济要复苏、要增长,双方就必须继续调整经贸关系,而这将成为两国关系的持久动力。
中国的下一步2020-07-10
郑永年(Zheng Yongnian)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教授
中国与美国乃至全世界需要互相调适,我们应该保持平常心态,去评价当前中国和世界相互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摩擦和问题。
疫情终结美国长达十年的增长周期2020-07-10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美国经济长达十年零八个月的扩张被疫情终结。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在二季度全面显现,金融风险上升。
解读中国经济弹性2020-07-03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如果以为强制技术脱钩、贸易制裁或强迫改变全球供应链会终结中国未来的经济扩张,就未免过于天真了。批评人士若是目光短浅,看不到这一点,那将是他们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