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脱钩”与“再挂钩”2021-02-2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美国频频在金融领域动用泛政治化的“行政令”对华发难,然而中国可以通过主动开放来应对这种金融封锁或金融“脱钩”,实现“再挂钩”。
2020年中国经济经受住考验2021-02-23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两国经济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有互补性,无竞争性。
中国能否以加入CPTPP为契机实现规则“突围”2021-01-0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已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贯穿“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意味着它在不涉及制度红线的一些重点领域将加速推进重大改革,并取得制度性突破。
开发全球首个主要央行数字货币2020-12-29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中国强劲发展的电子支付产业已经渗透到从街头小贩到年度报税的经济各个层面。中国当局希望利用所拥有的先进基础设施,推出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
中国决定加入CPTPP释放多重信号2020-12-17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中国决定加入CPTPP将有利于提高该协定的规模效应,并推动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改革。
中国可通过扩大支出加速经济增长2020-12-09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
2020年中国经济可能增长2-2.5%,表现远强于面临收缩的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中国仍面对严峻的挑战,应对之道只能是短期内实施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RCEP不是一个地缘政治框架2020-11-23
刘军红(Liu Junho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RCEP并不是一个地缘政治框架,而是突出自主发展、包容性发展,在相互成就的同时尊重各自的选择。
- 解读“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建议2020-11-16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为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方向与路径,主要有四个特点。
建设中国大市场须打破制度性壁垒2020-11-13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强大国内市场的最终形成有赖于打破市场壁垒,破除阻碍国内国际市场有效畅通的制度性障碍。
中国再次领先2020-11-04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把他最近感染新冠肺炎的经历当成勇气勋章,而不是对未来的警告。其政府应对疫情不利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形成了鲜明对比。
经济脱钩给中美带来重大战略危险2020-10-30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脱钩对中美两国都没有好处,相反,往好里说它会让两国付出巨大经济代价,往坏里说它有可能引发灾难性军事冲突。
- “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诠释2020-10-28
王玉柱(Wang Yuzhu)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双循环”格局并非割裂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而是要进一步优化国内与外部世界的分工合作关系,通过内部市场的机制建设与完善,实现内外经济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不应对中国“双循环”有战略误判2020-10-27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双循环”战略将通过更大力度地实施结构性改革和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国的“双循环”战略2020-10-16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美国史丹福大学李国鼎经济发展学荣休教授
当今中国的最大风险是经济上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中国必须继续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并尽其所能做出贡献。对于中国来说,完全的自给自足也许只会降低它的生活水平。
美元时代在终结吗?2020-10-13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美元长期享有全球地位,但2020年的动荡以及新兴大国的崛起正在挑战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