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刘遵义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中国的“双循环”战略

2020-10-16
3f62d266b34a58b2de24be1bd4c80636.jpg

8月24日,在一个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国家的发展路线规划:“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1950年直到1978年启动经济上的改革开放,这期间中国经济基本上只有一种“单一循环”,即国内循环。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还与前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过有限的易货贸易。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朝鲜战争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部分是由于从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国出现争端。

随着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第二种循环,即国际循环,再度起步,这可以看成是双循环的恢复。不过,这一早期阶段的重点仍然是国内循环,而且两种循环被有意分隔开来,目的是让中央的经济计划能像以前一样延续下去。

也就是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这两种循环是完全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种循环中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不能被用来供应给另一种循环,反之亦然。在经济上改革开放的初期,这种双循环可以说是互无交集的两个圆,一个代表国内循环,一个代表国际循环,彼此几乎没有接触,没有重叠,而且国内循环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这两种循环开始产生交集。外国直接投资者可以在中国境内购买它们的投入,销售它们的产出。同样,国内生产者也可以使用进口投入,并将产出卖给国内或国外市场上的任何人(最开始的前提条件是要先履行中央计划规定的义务)。

2000年中国加入WTO,国际循环进一步扩大,一直到2010年左右,国际循环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此后,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国内工资上涨以及中国商品在出口市场逐渐饱和,国内市场才开始重获优势。工资上涨提高了中国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带来了对进口消费品和含有进口零部件产品的巨大需求。

孤立和自给自足

尽管从原则上说,某种程度的完全孤立和完全自给自足是可行的,正如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证明的那样(朝鲜今天似乎还在实践),但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些绝对是不可取的。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它的贸易伙伴国也是。然而,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各国内部制造出赢家和输家。自由市场只会奖励赢家,却不善于处理输家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给每个国家都创造了足够的收益,原则上讲每个人都可以过得更好。而补偿输家是各国政府的责任。问题在于,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为失败者提供足够的补偿,中国则通过其社会保障网和减贫脱贫项目,确保了每个人都是赢家,尽管程度各异。

中国今天有可能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只是它的实际生活水平会显著下降。过去40年里,中国制成品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原因是与进口制成品展开竞争,以及“边干边学”。

但是,仍然有一些产品是中国目前无法制造的,比如大型飞机和先进的半导体。一些大宗商品中国目前也无法足量生产,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比如粮食、石油、铜和铁。这些商品和大宗产品现在还需要大量进口。如果中国完全放弃国际循环,那就意味着这些商品和大宗产品要么没有,要么数量有限。

回归单一的国内循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需要自力更生,但自力更生不应该与自给自足划等号。与美国经济脱钩并不也不应意味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上脱钩。中国不能靠退却来取胜。为了维持国际循环,中国需要其他主要贸易国家的支持,特别是欧元区国家的支持。

考虑到中国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潜力,双循环实现可持续——以国内为重点、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是非常有可能的,但中国需要解决外国对关键产品和技术出口设限的问题,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当下的重点,是促进作为中国总需求组成部分的家庭消费。这需要提高劳动力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提高平均工资水平。低工资是中国非农劳动力全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雇用,并由中央决定其工资水平的时代遗留下来的。现在的挑战是如何放宽工资政策,而又不导致工资暴涨。工资大幅上涨有可能导致商品价格大涨。

当然,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能完全依靠私人家庭消费的增加,还必须增加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消费,包括环境的养护、保护和恢复,创造或维持蓝天和绿水青山,提供人们负担得起的教育、医疗和老年护理,以及为所有人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

政府还必须承担扶持自主创新能力的责任,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以便使双循环在长期内可持续。

需要强调的重要一点是,只要经济是开放的,赢家和输家就会不断产生。但自由市场体系本身并不能补偿输家,因此政府有责任对赢家的所得征税,并利用这笔收益帮助支持失败者。除非失败者得到补偿,否则他们会抵制经济全球化,支持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

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过去40年里,中国有8亿多人脱贫,到今年年底,中国应该没有一个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了。因此中国可以自豪地说,它没有失败者。与1978年时的境况相比,现在每个人都是而且已经是赢家了。减少和消灭贫困不仅使收入分配均衡,而且增加了总的家庭消费需求,因为低收入家庭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

中国今天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再次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中国必须继续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尽其所能做出贡献,并维护国际秩序。可以考虑与志同道合国家相互实施零关税、零非关税壁垒和零补贴的“三零”战略,当然,幼稚产业不包括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