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冰之后的中美关系更需相向而行2023-11-03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时常处于冰冻状态的中美关系开始趋向解冻,为两国关系的阶段性缓和创造了难得的有利氛围。两国能否借此契机相向而行,可能对中长期的中美关系产生决定性影响。
- 美国政治遭受“麦卡锡冲击波”2023-10-24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谭燕楠(Tan Yannan)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欧研究项目青年研究员
当地时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以216票赞成、21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罢免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这一历史性事件引发政界哗然,国会运行陷入僵局。10月20日,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吉姆·乔丹在第三轮投票中仍未获得足够票数,成为自史蒂夫·斯卡利斯后第二位宣告出局的提名者。至此,众议院议长选举重回原点。
- 中国式多边主义:基于美式,超越美式2023-10-12
顾宾(Gu Bin) 清华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中国式多边主义旨在“优化现有炉灶”而不是“另起炉灶”,也即继承美式多边主义“基于规则+倡导高标准”的优点,纠正其“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缺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商”元素。
- 维护国内政局稳定是管控中美关系的关键2023-10-01
黄靖(Huang Jing)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学院教授
所谓中美“竞争”只是一种表象,其下掩盖的是中美之间“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一场赛跑。美国社会的高度分裂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极化是中美关系迟迟得不到改善甚至持续恶化的根本原因。
- 布林肯演讲折射美国四大幻象2023-10-01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期待复制冷战时期的阵营对抗模式,以赢得新时期的战略竞争。遗憾的是,美国尽管看到了世界正处于变革之中,但却没有弄清楚推动这种变革的动力与其前进方向。
- 中国留美学生的三十年:1991-20212023-09-14
张涓(Juan Zhang) 《中美印象》网站执行主编
新学年开始之际,来往于中美两国的学生流量仍远低于 疫情爆发前2019-2020 年的水平,而挥之不去的美中紧张关系和各种随之而来的问题给近期恢复强劲的双向教育交流蒙上了阴影 。
- 限制对华投资的行政成本与道德包袱2023-08-23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新规的推出预示着美国政府的对外投资管理将具有越来越浓厚的指令性和计划性色彩,对基本市场竞争原则的践踏将更加严重。美国政府和执法部门的行政成本会越来越大,滥用“国家安全”也将让美国背负更重的道德包袱。
- “全球南方”“全球东方”与中美博弈2023-08-22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全球南方”已经成为美国推进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方向。维护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对于中国外交至为关键,也是应对中美博弈的有力支撑。
- 美国对华威慑与台湾问题2023-08-15
廖峥嵘(Liao Zhengro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美关系会否失控要害在台湾,威慑战略也主要围绕台海可能有事展开。台湾问题产生以来,维系台海稳定的因素多样,其互动逻辑十分复杂,军事威慑只是其中一环。
- 投资限令预示美国对华科技进攻战略加速2023-08-15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对华投资限令意味着美国对华科技进攻战略加速,同时也将带来较为恶劣的示范效应。但美国实施科技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的每一个领域,被替代的可能性都会越来越大,中长期而言,反而将削弱美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主导力量。
- 美国对华战略的“新两手”与“新两难”2023-08-10
王鸿刚(Wang Hongg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兼美国所所长
本文以此轮中美互动为背景,试着对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特征做出分析,并论及美国对华战略的未来趋势和内在困境,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 “去风险化”实际蕴藏更大风险2023-07-27
马雪(Ma Xue)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去风险化”看似比“脱钩”温和,实则蕴含巨大不确定性,给深度交融的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风险。“去风险化”看似比“脱钩”积极,本质还是“去中国化”,推动建立排华小圈子。
- 克里访华与中美关系“大气候”的回暖2023-07-28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即便克里访华推动了中美在气候问题上的磋商,但只要美方在台湾问题等中国核心利益上不走出打压遏制的“政策怪圈”,中美关系“大气候”就难以最终回暖。
- 东北亚局势呈企稳态势但依旧脆弱2023-07-26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如果只是服务于域外大国的战略博弈目的,东北亚国家无疑将陷入各自消耗的零和博弈之中,最终业已形成的区域分工协同优势将大为减少,徒然降低各自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价值,形成“共输”局面。